供佛斋僧心坚定
昔日,供佛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斋僧从迦维罗卫国出发,心坚经过拔耆国时随缘度众,供佛而后抵维耶离国,斋僧住止于奈氏树园。心坚 当时,供佛城中有一名叫阿凡和利的斋僧女子,听闻佛要来此度化众生,心坚非常欢喜,供佛立即穿戴整齐,斋僧与五百位女子一起前往奈氏树园。心坚 佛告诫比丘们:「端正心意,供佛低头下视,斋僧勿随意张望。心坚色慾乱人,唯道能制,克制情感、收摄心念,有智慧者必能做到。今日将有个名叫阿凡和利的女子,与五百位女子共同来此听法,你们当各自护念一己之净行,慎勿放逸。」比丘们受教遵行。 当车行来到奈氏树园门前,阿凡和利即下车,合掌当胸,低头直行,顶礼佛后,退坐到女众席区。佛为开示道:「色身不会永久存在,美貌也不会永保不衰。生命如风吹过,倏忽即逝,即使年轻少壮,也必会衰老,勿仗恃有容貌姿色而耽溺于情爱中。色慾会招致种种灾祸,受三恶道之苦,唯有智慧者能懂得远离。」闻佛所言,阿凡和利心开意解,情慾止歇,更发起道心,皈依三宝,并稟白佛:「佛不视女子为低贱,平等看待,我等才能听闻佛法。祈请佛及诸位比丘僧,明日屈驾寒舍,接受我的供养。」佛默然许可。阿凡和利顶礼佛后,欢喜离去。 当时城中有五百位同辈的长者子们,听闻佛住止在奈氏树园为众开示,便一同前往听佛说法。他们的车马和服饰,色彩缤纷,耀眼夺目。出城前往奈园途中,人及车马都安静前行,寂然无声。到达奈氏树园门口,众人即下车,合掌当胸,直行前进,顶礼佛后,退坐到男众席区。 佛告诉长者子:「你们享有荣华富贵,生活快乐如意,是前世修福积德所致;今日又得见佛,功德更增。」听闻此,长者子们心生欢喜,皆起身离座,长跪佛前,祈请:「请佛明日屈尊寒舍,接受我等蔬食供养。」佛回答:「已先接受他人请供,不能再许诺你们。」长者子们问:「不知斋主是何人?」佛言:「已接受阿凡和利邀请,明日当前往应供。」长者子说道:「阿凡和利只是一平民百姓,岂能在我们之前先供养佛?」佛言:「佛的慈悲遍及一切众生,不问尊卑,平等对待。」长者子们听闻后,即顶礼佛,告辞返家。 之后,长者子们去找阿凡和利,说道:「佛至尊无上,来我国度化众生,供佛斋僧之事,我们应该优先,男尊女卑,你应当在我们之后,切勿先行準备,我们特来告诉你此事。」 阿凡和利回答长者子:「勿倚仗权势欺压弱者!我要求四件事,若能满足我所求,我就不在你们之前供佛斋僧。这四件事,一是令我的心永保善念不变;二是令我的生命永存不亡;三是令我的财物永保不减;四是令佛常住在此教化,不去他国。」长者子一听,说道:「善心不可能常保,生命也是如此,这不是我们能做到的。」长者子们觉得此女非同一般,也随喜她的发心,互相说道:「此女是有福之人,应该由她先供养佛。」 其中,有一少年,认为供佛斋僧排在阿凡和利之后,是件可耻之事,于是利用权势强令市场管理人休市,不得进行买卖。阿凡和利差遣婢女到市集採买,毫无所获,于是检视家中库藏的物资,足够準备斋供所需,唯独缺木材和炭,但市集不做买卖,无法取得,乃决定拿出库藏的细棉布,用香油浇灌,作为薪炭,生火炊煮斋食。 次日,斋供的时刻到,阿凡和利派遣使者去请佛,但城门关闭,使者折返回来报告:「城门未开。」阿凡和利知道是长者子们所为,心想:「按照礼法,我应当派使者向佛稟白斋供已準备妥当,请佛前来应供,现在该如何做才好呢?」于是,阿凡和利告诉家中所养的鹦鹉:「你去邀请佛。」鹦鹉受令,随即飞出。这些长者子们,举起弓箭要射鹦鹉。鹦鹉受命前往恭请佛,得神力所护,所有的箭在空中都化为花朵,于是得以顺利飞抵佛处,在空中向佛稟白:「万事已谨严备妥,恭请佛屈驾普照。」 于是,佛带领着众比丘前往应供,举止庄严,具足威仪。当佛足踏入门槛时,天地震动,龙王降雨涤净尘埃,天乐响起,各种乐器自然和鸣。佛用过斋食,漱口洗钵毕,即为大众说法,五百位长者子、阿凡和利及五百位女子,皆得法眼净,并受持五戒。 佛与众比丘返回奈氏树园,大众皆欢喜,喜见乐闻供佛斋僧圆满成就。 典故摘自:《中本起经·卷下·度奈女品第十三》 省思: 公案中,阿凡和利闻佛开示,体认无常,积极把握因缘,供佛斋僧修福,即便遇到阻挠,亦不退却,终得圆满成就。《佛说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为佛弟子,当谨遵佛教,深体无常之理,发菩提心,立坚固愿,即便遭遇困难险阻,亦不忘初心,道心不退,行道步履不歇,必能成就无上菩提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 閑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 可以跟着念佛音频旋律唱念佛号而不计数吗
-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