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金刚经》分段贯释——精进分第九

《金刚经》分段贯释——精进分第九

1、金刚经分进分《金刚经》分段贯释——精进分第九。段贯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共六次翻译,释精而世间读诵者,金刚经分进分每每喜奉秦译本,段贯第主要是释精因为秦译本文之简洁利落过去古今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金刚经分进分大多重视消文释义而疏于述义,段贯第于般若宗旨渐行渐远。释精

《金刚经》分段贯释——精进分第九

2、金刚经分进分般若者,段贯第心华妙谛,释精无实无虚,金刚经分进分密密深深,段贯第千圣不识,释精哪里是一家之私言可穷尽其奥妙。芯记禅院公众号发愿方便读诵受持者,择其现前资料方便,刊发王骧陆上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门以及《金刚经白话述义》,《金刚经受持法略说》共八部分,另外收录刊发六祖大师等的注解,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讲义,做出一个有关《金刚经》的合集,以飨读者,方便受持读诵者。

3、鉴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希望读者海涵。【分义】凡修行人之不能深入精进者,由于未断我爱与谋利养,遂生热恼二病,以此闻经而信不清净四相不离,惊怖畏起,但能离一切相。

4、今肯以恒沙命身布施,其不谋利养可知。然无金刚般若,则仍存法见,心未清净,实相难显,未离热恼,其福不名为胜。须菩提表如何精进法,发此一大篇议论。世尊故印可而重许之曰,如是如是,不独尔如是,若复末世,能不惊不怖者,其人甚为希有。

5、今之妄测他人意境者,即由自己惊怖中来,惊怖由未决定中来,如一旦豁然贯通,囫地一声,桶底脱落,有不欢喜至涕泪悲泣者乎。然涕泪悲泣者,正表在座人初开悟时惊喜意境。此尚未离于热恼,未可名为清净也。

《金刚经》分段贯释——精进分第九

1、【经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注释】此段系第三次较量功德,意谓众生贪著利养,视身命太重。今言舍身命如是之多,岂复有懈怠利养之可说。然成福之胜因甚多,其福德性未可执以为空也。

2、且舍身命,徒苦身心,不趋菩提,终成有漏,故不如四句偈为胜。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乃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但可自信自悟,惟佛与佛,乃能证知,非捐无量七宝可求,亦非舍无数身命可得,必由精进而得。

3、然得亦无得,得此无得之得,在自性虚通而已,岂可著言语音声文字形相以求者哉。故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且于此中,即般若波罗蜜亦不立,无物无人无佛,所谓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故知微尘世界,三十二相,恒沙身命,乃至四句偈等,皆属假名而已。【经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4、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

5、佛告须菩提。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何以故。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