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法灭之时释尊悬记:「当来之世,独留经道灭尽,此经我以慈悲哀愍,住世特留此经,百年止住百岁。法灭之时其有众生,独留值斯经者,此经随意所愿,住世皆可得度。百年」当来之世是法灭之时指佛灭度之后的世纪,经过正法一千年、独留像法一千年和末法一万年三个时期之后,此经佛经最终将会在地球上消失。住世先是百年《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随后十二部经典次第渐灭,伊时佛经经卷自然没有文字,比丘身上披的袈裟也自然变白,这些都是法灭之相。 一切经法灭尽,万古如长夜。释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哀愍众生的愿力,特别地将这部《无量寿经》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那时已是刀兵劫了,人的寿命平均在十岁左右,根机极为陋劣,残忍性极强。刀兵劫的众生如果还能够遇到这部《无量寿经》所宣说的念佛一法,能相信,能发愿,能称名,也都可以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带业横超到极乐世界去。 净土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就目前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人寿七十岁、八十岁的时候,我们都不大能够相信这个法门,那刀兵劫的众生还能相信吗?佛对此有个精闢而形象的比喻:就像油灯在最后熄灭的那一剎那,会突然迴光返照一下,灯火很炽盛。就好像人在死亡之前,可能会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精神忽然特别好,但随后会进入死亡过程。 释迦佛的法运亦复如是,这一百年就是最终消失前短暂的回光。那时的众生的根机恰好比较利,能体会到刀兵劫的剧苦,此刻忽然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他那种一往情深和一心归命的心就油然而生,沛然莫御。此时悲切念佛,求往生出苦海的心,自然会与阿弥陀佛悲心相应,蒙佛悲愿摄受,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这段经文彰显出释迦牟尼佛极重的大悲愍念众生之心。刀兵劫是无明黑暗极其深重的时候,然在众生恶业浊浪滔天的彼时,念佛法门仍然能够作为慈航,运载众生脱离苦海,在茫茫暗夜中,六字洪名依旧可以成为烁破黑暗的慧炬,引领念佛人速出火宅,这是何等慈悲与胜妙啊! 加持这部经典最后住世一百年,也表明两土世尊悲心忧念未来的恶业众生,特别是法灭尽时剧苦的众生。这就好像父母去世之前,要为那些残疾的子女準备好田产资财,以使他们将来不至于饥寒困苦而死。在所有的大小乘经典都灭尽之后,还要仰靠这一部《无量寿经》所宣示的净土法门,为刀兵劫剧苦众生作最后的救度,给予他们最后的脱离险境的机会。若无至极的悲心,何能事先预备好这样的救度方法。思惟于此,方知佛恩浩大,欲报佛恩,昊天罔极。 在末法情态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众生的根机亦越来越陋劣,此时此际,唯有净土法门能够当机,能够惠以众生真实之大利。只要有六字洪名存在于这个世间,也就是佛的正法还在这个世间。六字洪名的消失也即是释迦佛的法灭,二者紧密相依。因此,六字洪名即是十方诸佛相传之慧命,亦即一切众生得以出离三界火宅之根本。特别是经法灭尽之际,释尊特留这个法门住世百年,非常奇特,我们要感戴佛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 绍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几次都准备死了,到五十六岁,临开悟了
- 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才能去得了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总持分第一
-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 绍云老和尚:要是现在有这样的高僧,国家领导们对佛教就不一样了
- 真正的自律,就是对自己负责。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 能在这十天念一遍此经,你和家人永离恶趣,现世无横祸
-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 符合佛教本质的,才是真正的佛教
- 禅修:让我们开启心灵净化之旅
- 羡慕别人,不如成就自己。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禅宗南岳怀让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禅宗紫柏真可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