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眼前缘生无性,物无正示生无所生也。生生所妄生 人为万物之灵,不已万物为人之所知。皆凡计实愚者但具其灵,眼前而不求其所知,物无以副其灵,生生所妄生徒负其灵而已。不已智者对于万物,皆凡计实虽知其然,眼前而亦未知其所以然,物无终有愧于灵。生生所妄生以不安于无知故,不已欲求生物之所以然,皆凡计实所以古今来有种种生法之议论也。 有谓万物自然而生者,有谓从他而生者,有谓共生者,有谓无因而生者,有谓从冥谛而生者,有谓从梵天生者,有谓从因缘生者,有谓从时生者,有谓从方而生者,有谓从天生者,有谓一元生者,有谓多元生者,有谓唯心生者。 如是等种种议论,互相是非,然皆未得万物之真生像。又非但已发生之议论未得万物生之所以然,假使后生继续如是而议,终不能得万物生之所以然。何以故?万物之生理,非凡夫思量卜度所能到,唯圣人亲证而后知也。 然古往今来,种种议论,未有一是者,是何故耶?总而言之曰:佛云:万物无生。诸议论者,皆于无生物上而求生,议论虽别,言生是同,故皆无是处也。吾佛所以说万物无生者,求其生相不可得也。 论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不自生者,若已有自,无须更生;若未有自,何能生也?不从他生者,如瓜藤生豆,无此事也。不共生者,自他皆无能生性,合亦不生。如枯木死灰,无能生性,合亦不生故。不无因生者,不特然无故而生也,如无种不能从空生芽故。世间生法尽于此四。此四之外,更无生法,是故说无生也。 眼前万法,生生不已,何以曰无生耶?佛经亦常说:一切法从因缘生。或说一切法皆唯心之所变。何以偏取无生耶?眼前万物,生生不已者,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也。佛说一切法,各有本然之自性,和合四大(地水火风)种性而发现。如军林屋舍,凡夫妄计为生,其实除自性与四大外,何曾生出一法来耶?四大分散,自性孤立,凡夫妄计为死,其实除物本然之自性与四大而外,又何曾死去一物耶? 生无所生,故曰妄计生;死无所死,故曰妄计死。犹如木聚而成林,人集而成军,瓦木而成捨。林散而任然是木,木未变成林;军散而任然是人,人未变成军;捨毁而任然是瓦木,瓦木未化成捨。聚也无所增,散也无所减。不增不减,何生之有耶?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望文生义者,以为佛亦说生,此未解佛所说义也。外道亦说诸法从因缘生,义谓因缘能生一切法,此与佛说名同而义实相反。以彼但说缘生,不说缘生无性,故不同也。 总观世间所有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种性,千古万古以来,终不增一而成八大,亦不减一而成六大。不增不减,无去无来,生之一字,从何处说起也? 七大分合聚散而幻成世间万象,云何佛又说:一切法唯心所变耶?此又提高一层说。世间万物,以七大为本质。然此七大,又何从而有耶?佛说真如随缘而成七大,真如即本性也。犹如一人,分别则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合则人而已。 七大虽从真如起,分别则有,不分别则无。有亦不增,无亦不减,亦无生相也。真如而分七大者,无明妄动也;七大而成万物者,业力所感也。《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即此义也。 唯识论说:三能变,亦此义也。真如一变而成七大,七大再变而成万物,皆是众生妄想分别,实无一法生起。若众生分别心歇,不但世间万法空,出世之种性亦空,依然一真如而已。千古万古不增,千古万古不减,是故吾佛常说: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前云:万物各有本然之自性者,即各有真如性,非万物共一真如也。各各互遍,各不妨碍,一真如中具足无量法,随业发现,凡夫即以为生,实无生也。随业发现者,或现卵生,或现胎生,或现湿生,或现化生,乃至或现非无想生。所以人不得常为人,物亦不得常为物,因兹而有六道轮迴也。又因此而说有情无情悉皆成佛也。 众生成佛,佛亦不增,众生亦不减,亦无生相故也。不解无生义者,闻说唯心所变,即谓一切法从心变起,实有一切法。亦落外道见,不能体解无生故也。 世人计万物有生,有生故有死,以致好生而恶死。好生而不生,恶死而不能不死,常怀好恶,烦烦恼恼,所以谓之凡夫。圣人体万物无生,无生故无死,所以无生可好,亦无死可恶,无烦无恼,一味平怀,所以谓之圣人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二)【讲义】见思惑(1)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四)【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 空有不二契真如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六)【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要破执着,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随机阅读
-
-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六)【讲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二)【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五)“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讲义】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四)【讲义】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二)【讲义】见思惑(1)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义贯】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心可以转业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一)【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义贯】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毘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