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1、共读告文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八十,开示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百佛并于其自住三摩地中,殊及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楞严经讲义是诸大众方自住中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及大见缘,这两部开示是菩萨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摩地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想相虚空有修之仁者,华本各位高僧大德,共读告文开悟见性的楞严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百佛并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2、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这一段特别的重要,你要能够体悟,也就能够解脱,佛法不必多,听二个钟头的经典,要一段咬,悟,得进去,能契入佛法不需要多,一滴即知大海水之味,少许的佛法能体悟,三藏十二部经典尽通。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 4、注释:【大菩萨】:此为圆顿菩萨之境界,此境界,权教菩萨尚且无分,权教就是讲方便的更何况二乘人。【于其自住三摩地中】:[三摩地]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没有一尊佛没有三昧而能成就的也就是:佛是什么境界呢。佛就是二六时中皆在定中,统统在三昧当中;凡夫是二六时中都在散乱当中;而佛二六时中皆自住三摩地中,可见定是了生死的桥梁,而它却是不能一蹴即成,它是一直要慢慢的培养。 5、[三摩地],即三昧,在此即指首楞严三昧;此定即是佛定,唯有佛及大菩萨堪能,所以是佛及大菩萨的自证境界,故称[自住]。因此佛的加被是增上缘,而我们自住三昧却是很重要的亲因缘,在佛菩萨帮助你以前,你要懂得帮助自己,佛菩萨成为你的增上缘,你绝对不能让亲因缘睡着,你必须念念提起正念,这样才有办法迈向佛道的。 1、我们修行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就念佛归念佛,烦恼归烦恼,反正等着佛来处理我的烦恼,这个是错误的。佛菩萨还没有加被你以前,你要自己懂得加被自己;佛菩萨还没有帮助我们以前,你内心就要充满智慧,帮助自己,要记住一句话,它是特别重要的。如何帮助自己。遵佛的言教,就是很简单,我们一只嘴巴,这个就明明可以避开的纷争、斗争;可是,这一只嘴巴惹来了多少杀身之祸、多少的麻烦。 2、这个明明跟自己没关系的;可是,我们这只嘴巴就是控制不住,硬要伤人几句,佛菩萨要保佑你,没有错;但是,你却不保佑你自己啊,可以避开来的灾难,你却不要啊,硬是要闯祸,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故自为自住,于密教中即称为[本尊三昧],以为本尊所自证、自住者。 3、[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见],第八识能见之见分。[见缘],第八识之相分,以此相分为见分之所缘,故称为[见缘]。于三性中,见分与相分,[见与见缘],所以见分是能缘,相分就是所缘,系[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依他起就是假借着种种条件,所产生的缘起法,无论在因,无论在缘,无论在果,都不能离开依他起性。因见分是由最初一念无明而起。 4、那个最初一念,是不得已的讲法,为了解开众生的迷团,一个假设的点,所以,并没有最初;你有最初这个念,就会更早的最初;更早的最初,又会有更早的最初,那就等于圣经一样了,上帝在七千年前创造天地万物,那七万年前,上帝做什么。佛教如果讲最初一念无明,需要知道,这是为了次第性,解开众生的迷团,而不得不作一个假设的名词,事实上,最初一念无明根本不存在。 5、为什么《心经》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根本就没有无明,无明本空;亦无无明尽,也没有说除去无明,把无明除尽了,没有这个东西啊。《心经》里面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什么意思。无无明就是无明本来就空,根本就没有无明存在,哪有最初一念无明。亦无无明尽,也没有说:除掉这个无明,无明需要你除吗所以,妄本来就是空,不可讲除所以,要了解佛法,他就一定要见性,否则你会死在文字相里面,没有见性,你要把经讲得究竟、彻底。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 梦参老和尚:障缘很多、修行困难的人,这部经最适合你
- 梦参老和尚:这样观想地藏菩萨,好多的恶因缘就可以避免了
- 梦参老和尚:十大愿王我没有断过,这是开智慧的妙法
-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 梦参老和尚:请佛像找师父给开个光,何必啊?用这个方法,你自己就把光开了
- 死,并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好死和恶死的问题
- 梦参老和尚:在家拜忏或者念佛,很多灾难消于无形无相
-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 梦参老和尚:这样观想地藏菩萨,好多的恶因缘就可以避免了
- 楞严经: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
- 梦参老和尚:你最心爱的物品,先在地藏菩萨像前供一下,有什么好处
-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客厅不要搁佛像,你知道吗?
- 本焕老和尚: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对众生尚不敢轻慢,我们对一切众生还敢轻慢吗?
- 杨绛先生说过:“别晒幸福,别晒甜蜜,别晒发达,也别晒成功,物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晒,会失去水分;而藏,才是保鲜最好的方式。”
- 空有不二契真如
- 梦参老和尚:这个妙法,不仅能改善近视,还能化解烦恼
- 梦参老和尚:把供养摆那里就走了,这样功德很小
- 梦参老和尚:今生遭到果报,如何才能不再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