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今天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过,起傲有居士来,慢心到我的不敬前面,他在某某地方,佛法我们不讲,僧伤师父!今天我可以讲内心的起傲话吗?我说:可以,你讲!慢心他说:我到某某的不敬地方、某某的佛法时间,看到某一些少数的僧伤出家人的行为举止,我这个头实在拜不下去,今天实在磕不下去!起傲我说:我能理解。慢心我说:我现在要打开你这个关节。 他说:师父!我要不要讲哪个道场?我说:不需要!你的心境、心情,我可以理解;不过,我有几个重要的观念要传达给你: 第一、任何一个团体,都有比较高超、优等的,也有一些是平平的,有的出家人是真为了生死,发大菩提心;但是,有的实在是可能种种的因缘,或者是挫折,在不是真正了解出家的前提之下出家了,所以,他的行为举止,这个习气就控制不住了。这第一点,要原谅、要宽恕。 第二点,只要没有成佛的,一切的法师和护法居士,都一定多多少少会有缺点。 第三点,如果你实在磕头磕不下去,你有几个办法:一、远离;二、要不然你就观想,顶礼他身上那一件袈裟,那一件袈裟叫做福田衣。最后一点,求你宽大、宽宏、了解,不看僧面看佛面。 佛教不是不能检讨,要按照佛制的戒律,出家人要懂得如何作僧羯磨,要懂得出罪、忏罪。检讨必须依佛制,依佛制就是僧了,僧事僧了,僧伽的事情,僧伽自己内部自己了结,不可以僧伽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直传达给在家居士,这样会坏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这是真正的法师,应当教导一切众生,礼敬佛、礼敬法、礼敬僧,赞歎佛、赞歎法、赞歎僧,也要同时赞歎护法居士大德,这是真正的弘扬正法的人。那么,在一个团体里面,难免程度良莠不齐,没有办法的事情,少数的人会发生一些状况,这个是一定会的。 诸位!我们法师说法,一定要这样子讲,赞歎三宝,不要把少数的居士捧在手掌心,教导居士目中无人,却把尊贵的三宝彻底的否定和摧毁!诸位!请问:你是真的出家人吗?身披袈裟,为何坏佛的正法?为什么要这样子?护法居士的团体,我们要赞歎;但是,我们心中不能没有三宝。在家居士也好,出家法师也好,心中没有三宝,伤害得最深的是谁?是你自己! 这一段你要自己注意听,三宝有两种:一、叫做理三宝;二、叫做事相的三宝。理三宝叫做理性三宝:一、自觉圣智就是佛;二、法法本空即悟法;三、具大慈悲心,和合无诤,具大慈悲心就是僧。这是在理上来讲的话;在事相上的三宝来讲的话,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那就是佛;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法;受具足戒的就是僧,当然包括比丘尼。 你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你伤害到谁?你自己的清净心,因为有理三宝、有事相三宝,「我看不起出家人!」你失去了和合无诤的心性,你不具大慈悲心。 再来,你今天譭谤出家人,你的自觉圣智没有了,一个真正的大居士,怎么会谤佛、谤法、谤僧?怎么会生大我慢呢?因为你本身心性也是三宝啊!所以,瞧不起三宝的人,就坏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坏了你的自觉圣智,坏了你自己的法性本空,坏了你自己和合无诤具大慈悲心的心性。所以,谤佛、谤法、谤僧,其实是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这个观念你一定要懂。 再来,有的居士懂得一些佛法,不亲近三宝,书写下来,从头骂出家人骂到尾,我们讲:眼睛长在头顶上,看不清楚!底下讲的这个,你要注意听,你今天的佛法从哪里来?从释迦牟尼佛来,没有释迦牟尼佛,哪里有祖师?好,从释迦牟尼佛来,释迦牟尼佛现什么相?现僧相。佛法在印度是梵文,没有这些祖师用生命去西域取经,用生命翻译成汉文的经典,你梵文看得懂吗?看不懂!诸位!梵文翻译成中文,这中间死了多少高僧大德?死在半路上!为了求法、为了译经,这些都是僧人啊,冒着生命的危险啊!一个佛弟子,水有源、树有本,要有根,一个三宝弟子,竟然不懂得礼敬佛、法、僧,这个英文叫做incredible,叫做实在是不可思议,让人百思莫解! 再来,你今天你说你要念佛,去往生极乐世界去,你知道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现什么?叫做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现什么相?现僧相!在座诸位!你想想看,今天你听经闻法,从佛陀来,现僧相;今天你看到佛经,从祖师大德来,现僧相;你今天往生极乐世界要靠阿弥陀佛,也现僧相,为什么看不起出家人?这个我就想不通!为什么?那就是没有人开示,越修就越偏。所以,为了正法,讲几句内心的话。
- 最近发表
-
-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二)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三)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六)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而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
-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随机阅读
-
-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一)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诠论】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各宗要略——真言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三)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二)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三)【注释】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二)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二)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三)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八)众生有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