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共读楞伽开示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离生三十六,开示世间离生灭,世间犹如虚空华,灭犹智不得有无,虚空心而兴大悲心。华智楞伽经义贯是有无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而兴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2、大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伽离生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世间开悟见性的灭犹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经文:【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世间离生灭”,就是一切世间的万法,本来空无自性不可得,然后“离生灭”,前面要加一个字意义才显得出来:“本”离于生灭,这五个字,虽然很短,但是包括的意思很深。一切世间万法本来就空无自性,没有东西,就像六组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离于生灭,本离于生灭,为什么要加一个本呢。就是本来就没有东西要让你执着,而你误认为有我、人、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一直执着它是实体的,所以你一直没办法离。

4、凡夫跟圣人差别在哪里。凡夫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生灭的假相,圣人他之所以伟大、超越,就是他能离;众生是看什么执着什么。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一切世间万法其自性本来空,因为空无自性,本来就离于一切的生灭。“犹如虚空华”,为什么要加一个犹如呢。

5、就是类似比喻,意思就是万法都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空无自性,当然就像虚空中的花,虚空哪里有花。虚空本来就没有花,是因为你眼睛有毛病,才产生有这个花,就是你今天因为本性有毛病,由无明看出来的,就认为这个全世界的宇宙都是真的,因为你心性产生了毛病,智慧不足,没有能力去照见万法本空,没有这个能力去照见。因此不了解虚空本来是无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同虚空,而我们看的色法还有虚空,却是如此的真实。

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1、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犹如空华不实如幻,不实在的,空华是不实在的。眼睛有毛病才会看到空中有花;智慧出了毛病,就会执着我们的人生跟宇宙是真实性的,犹如在空性里面看到了这个花。

2、这句的意思就是,万法皆是生灭之相,本来就空无自性,因为智慧不足,没有照见的能力,因此没办法透视。所以万法皆是生灭之相,也就像犹如虚空的花那么的不实在、那么的如幻。“智不得有无”,这个智可不是普通的智,这个是如来以智照了,不得取有无,就是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无。如来以智慧,如来用大智照了万法皆空,所以因为体性本空,你不能、不得取说有,不得有,就是不能说有、万法有,万法有是缘起有,它的体性本空,但是也不能说无讲有着常见,说无着断见,就坏了因果法。

3、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跟无他是二法,所以这个有跟无,就是代表一切二元对立的法统统都不对,所以究竟的如来大智是远离一切二法的情计。佛的大智是究竟远离一切二法之情计,就是佛绝对不会着有,也不会着无。所以佛性非有非无,佛性非常非无常,就是绝对,简单讲,不得有无就是不落两边,这一句话往后都会一直重复出现。佛如果落入两边就不是佛了,佛不会落入常,也不会落入无常;佛不会落入有,也不会落入无;佛不会落入能,也不会落入所。

4、“而兴大悲心”,为什么兴大悲心呢。因为众生不了解有无来去生灭增减皆不可得,自性本空,因此佛愍众生迷物执妄,这个可是众生的毛病。迷物执妄就是迷相执妄,众生因为迷于众相,始终把这个相看成生命的第一种依靠,而你所依靠的东西却是大大的错误,因为诸法本自空相,而你依靠的那个相,并不能解决你生命的迷茫,所以当你生命用依靠的方式,不是从内心里面开采你的大智慧,你依靠某一种东西来过日子,你就必须为那种东西付出痛苦烦恼和代价。当我们倚靠的是我们内心自己本身的大智慧的时候,没有能所,那么天地万物没有一种东西困扰得了你,因为你的内心里面不依靠任何的东西,完全依靠你的自性清净心,完全依靠你内在的大智慧,那么全世界的东西都不可能困扰你。

5、全世界有东西会困扰你,是因为你需要它,需要某一种东西来依靠;那么你不依靠任何的东西,这些如幻的东西是靠不住的。就算你今天依靠这个东西,有一天它也会有变化,所以你暂时用一下,可以,不作永恒想。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