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十二套:?10>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二套:?10>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楞严《楞严经》第十二套:。经第10>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套>通章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说摩萨耳

《楞严经》第十二套:?10>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2、中圣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圆通音菩主讲:慧律法师主讲。观世根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通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摩萨耳楞严经讲义955页,中圣倒数第五行,圆通音菩[卯四、观世根圆拣七大]拣七大就是楞严选择,或者是把那个七大,不适合一般人的修行。【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4、】这个是用持地菩萨平填道路,就是用地性来修行。所以,若以地性观,七大有地、水、火、风、空、见、识,那么,用地大来修行,若以地性观,这个地大它是坚碍非通达,它是会有障碍的。有为非圣性,有为法它就是生灭法,诸佛如来连无为法都安不上,何况有为法。

5、如之一字,众妙之门,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是对有为讲的,有为体性本空就叫做无为,无为不离有为。简单讲:生灭体性本空,就是有为法,体性本空,方便说叫做无为法;但是,这个如之一字,就不能落入有为跟无为。所以,有为非圣性,因为这个有为就是不是无漏法;这个圣性就是正,不是正,这个「圣」就是正的意思。云何获圆通。

《楞严经》第十二套:?10>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那么用这个有障碍的地大来修行观照,它是有为法,不是真正的圣性,怎么叫初机的人来获得圆通呢。【此拣七大圆通,前五大同尘,】前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这跟尘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地、水、火、风,就是我们所讲的虚空,仍然是尘,是心性的尘。我们说:一念不觉,那么我们法身就转换成虚空,还有五蕴身、自他色身、山河大地;如果一念悟了,那么,处处都是法身。

2、所以,地、水、火、风、空,包括虚空,一样是列入尘。这个尘不一定要有形相,只要是心识迷了转换出来的假相,统统叫做尘。

3、所以,若人识得性,大地无寸土,就是这个道理。[第六同识,]第六就如同识。

4、第七就是见大,[第七同根。]所以,地水火风空见识列出来,就是尘、识跟根。【今一、持地菩萨地大,】因为持地菩萨宿世都帮忙人家,平一切颠簸的道路,所以,他用平地开始修福。

5、【因平地而悟入者。若以地大之性而为观察,境则是坚凝障碍之物,而非通达之相。持地平填道路,尚涉有为,而非无漏之正性耳,圣者正也;】后来遇到……你要平地,不如平你的心,后来就听到佛陀如来跟他开示他的因地修行,就告诉他:欲平其地,当平其心,心平而一切复平。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