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受菩萨戒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发起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要绝对相信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种决每一个众生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信心跟佛一样,受菩萨戒他只是发起被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说现在依教来修行,种决那依教修行,信心先依戒作为基础。受菩萨戒 戒、发起定、种决慧三学是信心佛法的一个总纲,所以先要修戒。受菩萨戒从学戒、发起修戒、种决持戒开始呢!然后慢慢地修定、修慧,来显发这个如来智慧德相,首先要相信这一点。 第二点,绝对相信戒的功德。戒也叫波罗提木叉,那是梵语,也就是别解脱、别别解脱。就是你持这一条戒,你将来就不受这个果报,叫解脱。你都不杀生,将来杀生的果报就没有了。不偷盗,那将来偷盗的这个果报你就没有,叫解脱。持一条解脱一条,叫别解脱戒,要相信这样。 那么这里面经也讲说,如果说没有戒呀!就像拿沙来当饭来煮,煮多长时间呢,那个沙还是沙,它不能变成饭的意思。这个戒是修行的一个基础、一个基本。 第一个相信有佛性,第二点相信戒的功德。 那么第三点呢?我们刚才上面是从因而说。那么从果上说呢?一切佛成就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的成就,都是因为持戒的功德而显发的,告诉我们这么个道理。因众生有本具佛性,要持戒才能够证得。那么诸佛菩萨他已经证得了,证得也都是因为持戒的缘故而证得,说明这么一个道理。 明白这个以后呢!然后我们请的是释迦佛,受菩萨戒应该祈请释迦佛作我们得戒和尚。那么释迦佛已经入灭了,怎么办呢?所以说我们现在请法师来代理授戒,可以面对面。佛虽然说法不停止,也在说法。但是一期的因缘已经过去了,即使说法,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没有办法听到,他的法依然留下来。所以我们内心还是要请求佛,释迦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出现,作我们的三师。 因为明天受戒有三师,这三师也就代表了释迦佛、文殊和弥勒菩萨,本来我们应该请这三尊的佛菩萨来授。那么还有呢,一切诸佛作为证明,一切菩萨作为我们的同学等侣。受菩萨戒的规格很高的啊!一切诸佛作为证明,一切菩萨作为我们的同学。是这么一种情形。 五戒,他只是自己受持而已,他没有讲到要如何面对众生。菩萨戒他归纳起来叫作什么?大乘戒,也叫三聚净戒。三种精神都在菩萨戒里面显现,哪三聚净戒呢?他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摄律仪,律仪戒就是戒相,不犯威仪。戒相里面怎么要求,我们都要去守持摄律仪戒。 那么摄善法戒,一切善法都要修,一切恶法都要远离,起这么一个心念来受戒。那么无论是持律仪戒也好,持善法戒也好,他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有情,叫作饶益有情戒。这是三种。 菩萨戒归纳起来就是这么三句话,摄律仪,摄律仪知道啊!戒相就叫摄律仪。一不杀生,二不偷盗,这叫作摄律仪戒。 那摄善法。所谓善法的标準是什么呢?佛法所谓的善法是对众生有利的。对自己有利,而且对众生有利,这才叫善法。如果只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不利,这菩萨戒里面还是不行的,必须要对众生有利,对自己有利,这样才是善法。 那么一切恶法。所谓恶法对自己不利,对众生也不利,不好的都要把它远离掉。那么饶益一切有情又叫度化一切有情,利益一切众生。对众生身心健康也好,那么乃至能够发心,学菩萨戒法的这种精神呢,一一都要去做,去完善。 那么菩萨戒它种类很多,它的戒条很多种,但是它怎么说,都离不开这三种。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这经里面讲「众生受佛戒」,佛戒就是菩萨戒,受菩萨戒,他就是马上进入佛位。你要成佛必须要受持菩萨戒,菩萨戒虽然难持,但你要成佛,肯定要这样的。 能够受持三皈、受持五戒,是一个做人的一个準则开始。先修人乘,然后再天乘,再来修声闻、缘觉乘,然后再来修菩萨乘、大乘。那我们现在只是种一个因,受个菩萨戒。凡夫来受只是种种因而已,慢慢地培养这个慈悲心啊!然后引发菩提心,这样子一个过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 今天农历二月十九,恭迎观音菩萨圣诞日!
- 人只能渡自己,无法渡他人。
- 净土经论撷要
- 为了改变自己,我交了1万块押金,结果……
- 佛源老和尚:普陀山的和尚能飞得起来,你们打架能飞得起就打,飞不起就不要打!
- 元宵节,一起来点灯吧!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 。
- 仁清法师: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非常危险
- 佛度有缘人
-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 佛曰:人生如处荆棘丛中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
- 余生很长,不必慌张。
- 九十岁老母亲往生纪实
- 佛源老和尚:寺院如果神鬼不分,抽签问卦,看相算命,宗教变成迷信,那就麻烦了
- 人至中年,更要学会心静
- 佛曰:人生如处荆棘丛中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