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四百三十五,开示苦非【讲义】非苦、百讲非集,义非非灭、集非非道,灭非非智、道非非得。智非楞严经讲义是共读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楞严,这两部开示是开示苦非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百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义非欢迎各位有学之士,集非有修之仁者,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这个就是非四谛。这个“智”跟“得”要稍微理解一下,这个非智就是非我空智;非得:非得我空之理,没有我空之智,也没有我空的理。 5、意思就是说:如来藏性里面没有能断之智,如来藏性里面亦无所得的我空之理。所以这个“智”就是能,能断之智,那么,“得”就是所得之空理。 1、这个非苦,如来藏性,本来苦无实性,毕竟空;非集,集是相上讲的,根尘识讲的;非灭,无苦可灭;非道,也无道可修,这站在如来藏性的角度讲。非智,非我空智,意思就是:非着一个能断之智;非得,亦不着一个所得之空理,这是小乘所证的智跟理。看注解:【次非声闻法。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是佛为小乘机所说。 2、世间出世间,二种因果苦谛:是世间生死苦果,以逼迫为性。】逼迫,众生被逼迫了,有时候就会去自杀,苦对众生来讲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样不苦的。 3、所以讲到究竟处,当然没有这个;但是对众生来讲,不要说什么,你今天突然。譬如说你这个胃痛得受不了,或者是说你受到撞击,非开刀不行,那你想想看,没有打麻醉药的时候,你功夫有多厉害啊。 4、你真的证悟到如来藏性,不打麻醉药开刀我们不是圣人,倒没有那种定力,所以还是没有这个能力,色身是假相,但是,碰到最极端的痛苦的时候,就是没有办法。简单讲就是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所以,人病苦一折磨下去的时候,所有的理性都没有,所有的智慧也都几乎消失了,一心一意只想说:我现在肚子痛,肚子赶快没有痛。 5、阿弥陀佛忘记了。很累很累的人:我现在佛念不出来,只想赶快去躺着。共读楞严开示
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家里有“医宝”,真好!
- 如何判断自己适合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
- 密宗 三密加持次第井然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咒的力量比火箭还快,念得越快,感应越快
- 弘一法师:供奉地藏菩萨的亲身感应,非常神奇
- 密宗 三密加持次第井然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妙莲老和尚:把这部经拜好,启运是很简单的事!
- 吃亏是福
- 心仪的生活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
-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 如何判断自己适合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
- 当一个人如此发愿,他的生命就有了生机
- 天堂和地狱,只是一种感觉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在价值观?
- 妙莲老和尚:念佛很长时间了还是妄想纷飞,怎么办?
- 广钦老和尚: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方法是什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