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1、群处弘一法师说:群处守嘴。独处在当下的弘法红尘俗世中,与其口若悬河,师说守嘴守心充满仇恨的群处到处去埋怨他人,不如学会观心自省,独处即听即忘,弘法有风听风,师说守嘴守心有雨观雨能伤害你的群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放不下,独处舍不得,弘法能干扰你的师说守嘴守心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 2、群处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弘一法师说过:人多时话多、错多、是非多,自找麻烦;人少时妄念、妄想、痛苦多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往后余生,一定要学会无视烂人烂事,远离负能量,果断放弃无用社交,在学习的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精进自我,虽难以做到恕人如恕己,但也要心怀善念笃定前行。 3、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有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前半生都是阅历,后半生才是自己的修行。人生短暂,不过百年,减少一份欲望,就消除一份业障;减少一份杂念,就卸下一份负荷;减少一份怨恨,内心就多一份平和。人生其实就像是一个轮回,以前努力学到、得到的东西,现在要努力放弃、释怀,放下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生过着过着,真的需要——回到原点。 4、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前行的路途中,有舍有得,当断则断,该离则离,才是真修行。弘一法师说:群处守嘴,弘法独处守心。师说守嘴守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八个奇妙的心
-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六)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四)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
-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 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 随机阅读
-
-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二)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九)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五)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毘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九)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四)【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六)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此入城行乞之仪。经谓经历、经过,彼指室罗筏城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七)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
- 你不要以为有一个什么方法,就可以即身成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