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三)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跪白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五十三,开示阿难即从座起,百阿不生礼佛合掌,难即长跪白佛:世尊,从座若此见闻必不生灭,起礼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佛合佛世楞严经讲义是掌长尊若尊名真性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闻必,这两部开示是何世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三)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2、等辈颠倒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遗失欢迎各位有学之士,行事有修之仁者,共读跪白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4、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注释:【名我等辈】:就是称我们这一些人。

5、义贯:[阿难]此时[即从座]而[起,礼佛]之后,[合掌长跪]而[白佛]言:[世尊,若此]能[见]、能[闻]之性,是如世尊方才对波斯匿王所开示的是[必不生灭]的,那么[云何世尊]在先前却[名我等辈]人是[遗失真]心本[性],而为[颠倒行事]之人呢。惟[愿]如来再大[兴慈悲],以甘露法水[洗]却[我]等之无明[尘垢]。

一百五十三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1、这个无明,包括微细还有粗糙,最强烈的就是妄动,微细的妄动而不觉知,这所衍生出来的会有二层的障碍,一、就是烦恼障,二、就是所知障。所谓烦恼障、无明,他是莫名其妙的就动念,无明像一阵风。那么,这个无明,当他养成一个习惯的时候,他的坚强的个性、习气就很难自拔,莫名其妙他就会烦恼;莫名其妙他就是卡在那个地方,就是怎么样都跳脱不过去,没有这个能力就是后天所学习的、所知道的,这些语言、文字、音声、意识型态,又变成一种障碍。所以,这个烦恼障、所知障,所构成的这个无明很难去除,最重要的就是没有见性,没有般若的思想,所以,挣脱不了那一种强大的,没有方向,有时候无明一下子从东边来,一下子从西边来,任何的时空,他都会产生无明,有时候人家不理他,他自己也会产生无明,这个就是如来藏性淹没了。

2、所以,修行要从心性下手,就像洗衣服一样,这一颗心必须彻底的洗干净,要从自性中洗,重复的一直训练,把这个脏衣服的污垢全部洗干净,我们的心也是这样。所以,法亦顿亦渐,每一种都必须有点滴的功夫,慢慢的累积才有办法。讲到这无明尘垢就是这样,烦恼障、所知障、微细无明、粗糙的无明,概括统统叫做无明。

3、无明就是惑,惑就会造业,造业就会受苦。通过学习小编了解到,我们生活中养成的各种习惯会产生无明,要破除无明需要一点点的磨练,慢慢积累,不可急于求成。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