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戒律,戒律是根定们的成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够决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戒律成就。 《大智度论》云:「破戒者堕三恶道,根定们的成若下品持戒生人天;中品持戒生六欲天;上品持戒践行四禅八定,够决生色界无色界天」。戒律 下品持戒有三品,根定们的成下品持戒生人中,够决这是戒律世间的品,下品生人中,根定们的成中品生欲界天,够决上品持戒如果能修四禅八定,戒律能生到色界、根定们的成无色界天。够决这都是因持戒而摄持的一种果报。 上品持戒有三种,上品戒就是得到出世间的果报,下等持戒即清净,得阿罗汉,阿罗汉是上品中的下品戒;中品得辟支佛果;上等持戒清净得佛道果。 所以,经典中说:「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这就是戒律的重要性。 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律,关乎着我们学佛修行乃至来生的果报,戒律就是最基础的修行。没有戒律的保证,没有戒律的保护,我们一切善业的功德就很难得以生发。 经典里说:「戒如平地,万善从生;戒如良医,能疗重疾;戒如明珠,能破昏暗;戒如船舫,能渡苦海;戒如璎珞,庄严法身」。 戒,翻译为学处,就是我们习行之处、修学之处。我们从最初的皈依,就当从持戒开始,没有戒律的基础,善法则难以生发。善法的缺失就是有漏的善,没有戒律的防护,我们更容易去造作种种恶业。从而损减我们的种种功德,假若连人身都难以保证,又谈何修行? 所以,一定要努力持戒,护戒如护持自己的眼目,这个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纵然是常见佛面,常随佛学,没有持戒功德的护持,我们终不能得道。 外道的不究竟,正是因为没有佛陀开示的这种正戒作为防护,从而很容易走入邪戒的修持之中,而一个真正学佛之人能够感受佛陀教化则是一生莫大的福报,佛陀自大悲心之中潺流出的智慧,为我们制定种种戒法,这些戒法就是防护我们解脱三恶道,防护我们漏失种种功德的无上妙药。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更应将修持五戒(杀、盗、淫、妄、酒)作为修行的本分与成佛的资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绍云老和尚:要多看《楞严经》,修行的一步步,佛在里面讲得很清楚
- 绍云老和尚: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 禅宗不是禅定,参禅是智慧的境界
-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 绍云老和尚: 要想把这句佛号,念得清清净净,身心都很安稳,还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绍云老和尚:身心也很自在、腿子也不疼,贪着这一境界你就麻烦了
- 虚云老和尚:平安过年,是佛菩萨的加庇,亦由大家累劫栽培之所感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绍云老和尚:要多看《楞严经》,修行的一步步,佛在里面讲得很清楚
- 禅修的意义就是要开悟
- 绍云老和尚:现在的善知识为什么这么少?
- 助念时需要给亡者和冤亲债主立牌位吗
- 绍云老和尚:你平常不做念佛功夫,临终时有病痛苦的时候,更不会念佛,平时怎么念呢?
- 绍云老和尚:一个道场,大家能够安心下来好好用功办道啊,不是件容易事!
- 禅修并非为了得到,而是为了学会舍得。
-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 虚云老和尚谈持戒!
- 绍云老和尚:九华山百岁宫后面有个老虎洞,洞里住着一位宏开老和尚
- 能做到这样,观世音菩萨就时刻跟着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