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3>
1、楞严论义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经第义贯绪论,套总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贯绪总论,楞严论义论>义贯绪论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贯绪 2、楞严论义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绪论40页,套总第三行,贯绪六、楞严论义论>首楞严三昧法门的经第殊胜处。首楞严三昧也就是套总佛定,法门殊胜无比,因为首楞严三昧就是“佛定”。 3、佛的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二六时中都在定中,不管行住坐卧、语言、动静,体都是如此的寂灭,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佛的定。 4、那么,这个定,唯有十地以上菩萨才能真正成就;十地以下菩萨即使修习,也只能得其少分。兹举诸经论。 5、要得到这种首楞严三昧的定,可不容易,有经典依据的。1,佛学辞典上云:首楞严三昧,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是诸佛以及第十地菩萨所得的禅定。 1、又作首楞严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首楞严定。其实,这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意译为,它们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呢。叫做健相三昧,为什么叫做健相三昧呢。 2、意思就是:这种三昧是非常的完整的,得到了这个三昧,就一切的三昧统统具足。所以,这个健相三昧,就是完整圆满本体的一种三昧上面这个健相,是属于自利的角度说。 3、那么,健行定,这属于利他的角度说。这个“健”,第一个,“健”叫做大健,“行”:有情之所行。 4、“健行定”整句的意思就是:大健有情之所行之定,意思就是:利益众生的定。他利益众生,却能离一切相,心一样在定中,叫做大健有情之所行定。 5、那么,勇健定是比喻,得到这种定的勇猛。勇伏定,伏一切烦恼。大根本定,因为它是涅槃的根本、佛性的根本这些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其实,通称为首楞严三昧。《楞严经》第二套:总论
义贯绪论?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 九华山百岁宫后面有个老虎洞,洞里住着一位宏开老和尚
- 九华山百岁宫后面有个老虎洞,洞里住着一位宏开老和尚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地藏菩萨曾用十三劫来勤修苦行
-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 五戒受持不住能捨戒吗
- 地藏菩萨曾用十三劫来勤修苦行
-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