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只心着动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不随有人吃得快,烦恼有人吃得慢,只心着动吃得快的不随人,吃完之后就静下心来,烦恼提起话头继续参,只心着动不让心思放逸。不随因此在等别人吃完饭的烦恼这段时间,一样可以用功!只心着动大家要把握今天能在此一同学习、不随一同吃饭的烦恼好因缘,随时随地正念不断,只心着动以话头来驾驭我们这颗如野马般散乱的不随心,久而久之,烦恼我们就能调伏它、掌握它了。 修行的环境,不可能完全没有干扰,不是没有这样的环境,而是这样的环境很难找,更何况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来受用?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没有干扰的修行环境,只能要求自己不要被环境所干扰。 宗大师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要求地上没有碎石、没有破片、没有荆棘,我们只能穿上一双忍辱靴,这样,不管我们走到哪,就不会被刺到脚。」大地如此广阔,我们不能要求路上都是平坦好走的大道。同样的,世间的因缘也是如此,在时空因缘际会之下,环境不可能完全不干扰我们,让我们沮丧的、高兴的、失望的、起瞋恨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我们要能不受它们影响。环境会来干扰我们,但我们的心则不要受到它的干扰,这就是我们接受锻炼的因缘! 佛法上说有种种的魔事,如:天魔、烦恼魔、死魔、五阴魔等等,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主要面对的就是烦恼魔和五阴魔。五阴魔是我们身心所起的一些变化、现象。我们的身心时刻在变化,但只要我们不动心,就不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干扰。一旦我们的心随着五蕴身心的改变和业力的牵引而起心动念,那就是烦恼。烦恼来了,只要我们的心不跟着它走,不随着它动,烦恼就会过去。 大家要知道:境界不可能不动、不可能不来刺激我们;而我们不可能不起心动念、宿世的业力也不可能不使我们浮躁,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境界随顺我们,更不可能奢望宿世的业力使我们的身心清净自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就是我们的智慧,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力量。境界来了,不要理它,它自然会过去;烦恼来了,忍一忍,心里不要有太大的起伏,烦恼就会消除。 因此,在面对五阴魔、烦恼魔时,最重要的是把持得住自己,让自己的心性坚定,对佛法的解脱之道深具信心,对历代宗师教导我们的理念都能坚定地把持住,如此就不会受到烦恼魔及五阴魔的干扰。风浪来了,我们任它去,它自然会走,不要让风浪把我们打翻了,这是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注意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一)做功夫要空灵无住 于妄念不压不随
-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 AI发展迅猛,人类如何与AI相处?DeepSeek这样回答,太浪漫了!
-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 96年,30岁,我终于放下了自卑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三)行安住于自心明体无作无求方为正行中之王
- 48岁大S猝逝丨净慧老和尚:无常不是说着玩的,学佛人要正确面对死亡
-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 《佛陀的格言》二十九、精勤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2>
-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佛陀的格言》八、障碍
-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 《佛陀的格言》二十六、财富
-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3>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九)修行不成功就是没护持好这天真佛性
- 96年,30岁,我终于放下了自卑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