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男胎女胎于母生爱,形成于父生瞋。男胎女胎女中阴入胎,形成于父生爱,男胎女胎于母生瞋。形成理则然矣,男胎女胎所据何在?——周安士《慾海回狂》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就是形成投胎做男的,他入胎,男胎女胎他就有情慾上的形成一种反应,男中阴入胎,男胎女胎他就会取代他的形成父亲,跟他的男胎女胎母亲产生这种交会的关系,所以于母亲生爱,形成排斥他的男胎女胎父亲,对父亲生瞋恨心。女中阴入胎,恰好相反,她对她的父亲生情爱,对母亲生瞋恨心,排斥。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他就提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问题。恋母情结,他用了一个古希腊的悲剧,叫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故事很曲折,他作为王子,就注定了他要杀父娶母的。所以他的父亲本来要把他弄死的,结果又活了,又被他的仆人运到其他地方去。反正最后的结果,他真的——俄狄浦斯把父亲杀了。

这跟「斯芬克斯之迷」是有关系的,俄狄浦斯是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迷的,刺杀了他的父亲,做了国王。按那个国家法律,新国王要把老国王的妻子要娶过来的,所以他娶的老国王的妻子,就是他的母亲。最后娶着的时候,他知道了自己竟然杀的是父亲,娶的是母亲,他感觉到非常绝望,所以他就把自己的眼睛刺瞎了,离开了他的国家,到处流浪。是这么一个悲剧。

弗洛伊德在看这个悲剧的时候,他忽然有一个天才性的这种观念,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是他潜意识里面想做的事情,不仅是他一个人想做,所有的男人都愿意做这个事情。形成一种理论。这是惊心动魄的,这是要直面人生的那种阴暗面的,人都是要把阴暗面给它隐藏起来。

佛经在弗洛伊德之前早就说:「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

佛专门谈了一个《菩萨处胎经》。《菩萨处胎经》是说等觉菩萨处胎,他是不一样的。但是谈六道众生住胎的情况,就是男胎和女胎位置是不一样的,胎形的向背是不一样的。男胎投胎,是「向母而背父」,他为什么向母——朝向母亲呢?因为他要跟母亲过那种情爱生活。女胎是「向父而背母」的,因为她的那种情爱对像是她的父亲。于是他在情爱的心有差异,所以他的身体也随之有差异。

所以《处胎经》说,如果是男婴儿,他就蹲居在母亲的腹,「右胁而坐」,双手掩着面容,「向脊而住」,向着后背的而住的,向脊而住,就说明他是面向了他的母亲。如果是女婴儿,她就蹲居在左胁,也两手掩面,她是「背脊」,背脊就向着她的父亲而住了。这种形态。

所以,现在知道是到底怀了男的女的,用B超照一照,看看他是怎么一个位置,就知道哪个是男的,哪个是女的。实际上为什么不同的位置?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因素在里面。所以想一想,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多么可怜,我们就带着淫慾的心来到这个世间,而且最初淫慾的对像是自己的父母。

只有文化来淡化,把对父母的情爱转到其他的异性当中。如果这个恋父和恋母情结没有转化,那在世间就给他说,这是一精神变态者。但实际上他是带来了这个东西、这个习性的。生命的真相有时候看得还是挺悲酸的,不好玩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