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谟薄伽伐帝,念经念佛念咒鞞杀社窭噜,多少薜琉璃,念经念佛念咒钵喇婆,多少喝啰闍也,念经念佛念咒怛陀揭多耶,多少阿啰喝帝,念经念佛念咒三藐三勃陀耶。多少怛侄他:唵!念经念佛念咒鞞杀逝,多少鞞杀逝,念经念佛念咒鞞杀社,多少三没揭帝,念经念佛念咒娑诃!多少」 向来以为咒是念经念佛念咒秘密藏,持念就好,不可求解;其实咒语大部分都可以解释,只有极少几句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南谟」,即皈依、皈命的意思。「薄伽伐帝」,为薄伽梵的异译,也即是世尊。「鞞杀社窭噜」,是药师。「薜琉璃」,即是琉璃。「钵喇婆」,是光。「喝啰闍也」,是王。「怛陀揭多耶」,是如来。「阿啰喝帝」,是应(供)。「三藐三勃陀耶」,是等正觉。 这几句综合起来,即是:‘皈命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应、等正觉。’以下才是真正咒心:「怛侄他」,就是‘即说咒曰’的意思。 「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一)、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而向于三宝; (二)、警觉义,提起注意;也就是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即是说:药!药!药!「三没揭帝」,即是普度,普遍救度一切众生之义。「娑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 此咒上半是皈依药师如来,祈求加被;下半是说用药治疗一切众生病苦,希望立即痊癒。 佛教中的咒语,形式大多如此,一开头就是归依什么佛或什么菩萨,如大悲咒的‘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等,即是归依三宝,归依圣观音菩萨的意思,往生咒的‘南无阿弥多婆夜’,即是归依阿弥陀佛;还有善天女咒,以及其他许多咒语,也都以归依为开始。 持咒到底是否灵验?这当然有其潜在难思的作用,不过也有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危急临头,专诚恳切,念起来就每有效用。或者是经很长的时间,每日精勤持念,才能发生神效。有人持大悲咒,十年或廿年,得到神验,可以为人治病,一念就发生作用,这是恆久受持的关系。有的人临时念几遍,心不专切;或断断续续受持,没有恆心,所以不会灵验。如打太极拳,时间短暂,不曾多练习,对身体毫无用处;若时间长久,而能无间练习,自然可以出功夫。 持咒与念佛,都要持久,要一心专念。不过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念经要了解经义,念佛也要明了佛的名号及其本愿功德;念咒则不然,咒的含义非常多,不必了解,行者只须集中精神持念就行。虽然不能了解其中意义,但有一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隐而不显,看不见,想不透,而作用却非常大。 我们持念药师咒,依此咒的力量,就可与药师如来的愿力相交感,而得消除病患。这如世间人,有时用说话,或用通讯,可以详尽地表白意见,使对方明了;可是有时,彼此预先有了密约,或只用一句话,或符号,或密码,外人虽然不懂,但他们两者间,却能借此互达情意。药师咒,就是我们众生有病痛时,向药师如来恳求救济的一种密码;我们不一定了解其中意义,只须至心持念,自然就会与药师如来的慈悲愿力发生交感作用,使我们达到消除病苦的目的。其他咒语,凡有不可解的地方,我们都应作这样的理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佛的不思议德相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随机阅读
-
-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五)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三)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
-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五)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七)【注释】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七)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一)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二)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八)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