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总持分第一
1、般若波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蜜多【经文】观自在菩萨,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分段分第照见五蕴皆空,贯释度一切苦厄。总持【贯释】此四句为全经总持,般若波罗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蜜多言修行成佛,心经须至大自在为止。分段分第自己自在,贯释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总持而其妙用在一观字,般若波罗观个本来,蜜多言自己和众生本来自在,心经之所以不自在者,徒因迷而不觉,枉自烦恼,若欲修复本来,还得起般若妙观之用,悟入本来,以慧照力参之,此修心之总诀也。 2、下三句谓妙观起用之法。在自性莲华,行甚深之般若法,用以度登彼岸,然岸属假名,亦无彼此,姑以迷为此岸,觉为彼岸而已。而迷觉之别,只在一心,心若觉悟,则名到彼岸之上。 3、波罗者,彼岸也,蜜者到也,多者上也,非此岸,非中流,非彼岸,必彼岸之上但心不可得,依境而立,与境相对,外而六尘,内而六根,皆色也,相对即受,如风之相接而受也。既受矣,遂动乎念,是曰想,想之刹那流转曰行,于是意识中知其为风,为冷为热,一切分别,相因而起,此五事蕴结不散,是曰五蕴,言心境互蕴,迷而为一,流浪深入,不知所返,久习成惯,难以解脱,且视为当然矣。于是事有成败,心有顺逆,苦乐以起,苦者固苦,乐者亦苦,以乐不究竟,一切无常,终归于苦也。 4、凡身受疾痛而心不安者曰苦,意有颠倒而心不安者曰厄,般若不开度苦厄者,度此幻心也,以苦厄皆属诸心,度心惟仗甚深般若,照见其本空而已。空者何,此心与境而已,境属幻有,心属幻立,此心境幻合之五蕴,本属凭空缘生,非有实体,如以为苦则苦矣,以为乐则乐矣,以为实,则认妄为真而颠倒矣。以为幻,则心无所系而苦乐断矣,照见五蕴本空,心得自在矣,心即空寂然则三句者,救心之无上妙法也,惟一切二字,义至微细,不至究竟,不得谓为一切也。 5、所言空者,非有无之谓空也,惟以缘会而有,其体本空,其用不无,以无自性故空,以假合故空,况照见亦属五蕴也,惟不执而已。凡夫不知苦厄之所自起,并不知五蕴为何物,并不知苦厄之在心而非身,更不知五蕴之本空,尤不知照见之妙法,故世世沉沦于此岸也。 1、罗汉知五蕴是空,乃般若无力,偏执于空,未解空义,其执空者,仍等于有也,如虽不在此岸,却在中流,未达彼岸,故名入流,以其慧照未全,尚未开般若也。菩萨已知五蕴本空,但照见未空,尚执功用,有时失照,如虽达彼岸而未登岸也,必焉八地以上菩萨,与佛等量,并照见亦空矣,且空亦不著矣。如是自在,挂碍斯尽,非力行甚深之般若,不能登彼岸之上也,以究竟涅槃也。 2、至此庶可名为一切也,观照之妙用,至此已备,且所谓照者,起般若以妙观也,见者,眼下直见本来也,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总在自觉,非尽佛度,以行在我而照见在自心也。此四句,已总持心经之全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总持分第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总持分第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 禅宗永嘉玄觉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能做到这样,观世音菩萨就时刻跟着你
- 禅宗永觉元贤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真正有效的自律根本不是苦苦坚持,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爽”!
- 绍云老和尚:被拐卖两年的孙子,竟用这个方法找到了!
- 九十岁老母亲往生纪实
- 禅宗博山元来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能量低的人,都有这个特质!准到吓人
- 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
-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 金刚经释字合集
- 禅宗南泉普愿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老和尚,能不能讲一讲怎么样参禅?
-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 禅宗博山元来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绍云老和尚: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