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问: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境常事事不如意,让对倒霉透了,念佛常想这是灰心逆增上缘,可是境常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让对 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念佛皈依三宝,灰心持戒念佛的境常目的是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让对为了人天福报。如果妄想着一皈依学佛,念佛就得钱比别人赚得多,灰心官比别人当得大,境常身体比别人健康等,让对用这些来证明学佛的念佛成效,这个观念是偏颇的。 固然学佛不但为了出世间的解脱,也能够获得世间利益,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错综复杂,所以不可平面线性地看待此事。作为净业行人,对世间顺逆等事,应作如理的观照,无论遭遇倒霉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都属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念佛行人宜应随高随低随缘而过,顺境感恩阿弥陀佛,逆境同样感恩阿弥陀佛,因为逆增上缘更能增加我们的道心。 这个世间,众苦充满,被喻为「三界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苦不堪言,吾人应当赶紧求出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不如意的事情会成就出离心。如果天天都很顺利,日日过得舒舒服服,就会感觉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最后就会死于安乐。 我们念佛行人对苦难要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即使在所谓的成功快乐中,也要看到其本质上的苦空无常。由是对现世的福报不必过于贪恋,应利益众生、惜福培福,这样便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人往往是在顺境中容易骄逸造业,而在忧患中或能令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从三界苦域中超拔出来。 心理学有个实验,将青蛙放进沸腾的池水中,它会「嘣」地一下跳出来,侥倖逃一命;如果把青蛙放在凉水里面,慢慢地加热,直至沸腾高温,那么青蛙在这过程中出不来,会被煮死。所以修行人应以八苦为师,成就菩提,斯言不虚。 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时,不要怨天尤人,应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如此便是转化逆境之良方,进而心地光明,静定安乐,念佛法喜洋溢,方为真正的净业行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四十一)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 初果须陀洹与菩萨道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六)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 切记不要说“我欢喜什么”,也不要说“我不欢喜什么”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九)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二)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
-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八)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随机阅读
-
-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 原来infp也能这么自律高效啊(11月复盘)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四)云何施设量,唯愿最胜说。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 共读楞伽开示(六)性相圆融不二 本不冲突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四)人无我与法无我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八)【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一)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 切记!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这个法!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六)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
-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 别再说你努力,你那只是瞎忙
- 净慧老和尚: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六)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乘及诸种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八)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