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修行下手根本识就是角度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好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修行下手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角度俗称灵魂,好过世间人称为灵魂,修行下手我们佛教讲根本识。角度前六识有时候显现,好过有时候隐藏,修行下手比如说,角度当一个人死亡的好过时候,眼耳鼻舌身意慢慢慢慢的修行下手,就失去了状态,角度眼睛腐烂,好过耳根腐烂,意识不作用,那个只是根去掉而已,它的眼识收回来蕴藏在八识的田中,来世再投胎,慢慢慢慢地又成长,有了眼睛耳朵,前六识又开始作用了。 所以前六识在出生以后他就会显,前六识死亡就隐,就潜伏在第八意识里面,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这个是形影不离的,这个没有办法分开,一分开就是金刚地,就是佛地。因此我们的灵魂就是第八意识,附上一层执着就是第七意识的存在,所以我们会继续六道轮迴。 因此修行从几个角度下手的话,那么你日子好过,而且生死就必了。第一个从没有分别心下手,从今天以后不管你看到一个高官显赫,你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不管你看到一个穷到极点,你也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你内在里面那种第六意识的分别,很快就会进入解脱的状态,不能有分别心,不要因为外境的高、低、是、非、善、恶来影响你,所以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换句话说断除了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要见本性那就快了。 第二个要断执,这个执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有时候我们人的心情会很烦,会很烦,没有任何的道理,也没有任何的原因,他就会过着很烦恼的日子。一个人剃度出家一生一世一定会经过这个阶段,谁都逃不过的,人的进步他会有一种过渡时期,在家也是这样子。一个师父有智慧的,他教导徒弟,他一定进一点点,然后停一阵子,再上一阶,然后停一阵子,这样上去他才不会滑下来。你要教育这样子直冲上去的,很容易爬到最高点,也很容易下降到最低点,就是这个孩子太精进了,那你就赶快要警惕他,不可以那么精进,太精进了。 人本身都会有过渡时期的矛盾,太精进的人他的身体控制不住,那么他的身体控制不住的时候,他就开始起这个烦恼,有这个烦恼在,你要修行你就会叛逆自己。因此我们一个人的修行一定要精进一阵子,稍微休息一下,做师父的人要懂得放鬆徒弟的情绪,如果他今天不用功,你就跟他说今天稍微休息一下没有关系。这个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质,教育一定要懂得一点,前进一下,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的,爬上去以后有一个阶梯,有宽度让你缓冲的时间。你愈容易爬到最高点的,愈容易退道心,我看了很多的这个在家很精进,在家他不懂得教育的心理,他说:师父!这个人很精进。我说:嗯!那快了,很快堕落。他太勇猛了很快就会掉下来的。 现在讲这个理论,慢慢地你就会相信,这个人不能急的,修行不能急。哎,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后急到这个心口很痛。为什么会很痛?我要往生、我要往生,我没有看到佛,念了还没有看到佛,念了那么久还没有看到佛。有一个人说,他《往生咒》念了五十万遍,到现在还没看到佛,他快没信心了。见佛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当你心清净了,你就自然见佛。 见佛没有说刻意去看,《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单单有一个念头去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完全不懂佛法嘛!又没有善知识在旁边,你怎么修你也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那你怎么弄,弄到最后你着魔,耳朵常常听到声音,痛苦不堪。所以你看一个人精进,不要太高兴,你要叫他小心,你要特别小心,因为着魔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精进有这个必要,但是方法用错,那你麻烦大了。 第七意识永远执着第八意识,我们修行要先断分别,第二个要先断执着,断这个执着。执着有四个角度:我癡、我见、我爱、我慢。我癡那就是一个人没有智慧,那就要多听经闻法,看经典、亲近善知识。我见就是一定要包容意见跟你看法不同的人。这一句话可以让你足足过快乐的一生,记住这句话:一定要包容那些看法和你不同的人,你才有快乐的日子可言。没有这种雅量,那谈不上修行,也谈不上快乐。 我癡、我见、我慢,不要觉得你很狂,没有这个必要,世界上的人,比我们强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计其数,你狂什么!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与人比较,不要逞强,不要口出狂言说你有多么地伟大,谦虚可以表现你本身的修养,狂妄也可以表达你自己,你为什么不通过你谦虚的内在来表现你呢,你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狂妄呢?没有这个必要。 狂是想推销自己,却是没有人要买,谦虚只是想让人家知道,却很多人能够接受你,世间的人每一个都希望听到别人谦虚的一面,当你愈谦虚的时候,人家就愈赞歎你,不居功不立敌,你要记住,你不要抢人家的功德。因此我们务必要断掉这种我慢的这个看法,我癡、我见、我慢、我爱,还有这个对境界上的执着务必要把它稍微放平淡一点,放平淡一点,说:我很富有,不是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得很少,好好地去体会这一句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供佛斋僧心坚定
- 老公“骗”走我410元,原来是因为迷上了……
- 看完这个电影,突然觉得心情很低沉
- 界诠法师:不论修什么法门,要问问自己我烦恼还有没有少?
-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 界诠法师:我们得人身,最起码的要修三皈五戒乃至十善
- 法开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曾经对我说,兜率内院有你的位置
- 界诠法师:如果不解脱,这个世间永远没有快乐
-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 界诠法师:若福报不够,想尽办法亦难致富发家
- 绍云老和尚∶ 慧持法师从东晋入定到北宋 一定就是八百年
- 绍云老和尚: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相信自己
-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
- 绍云老和尚:如何诵《地藏经》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界诠法师:不论修什么法门,要问问自己我烦恼还有没有少?
- 没有恒心,难以成事
- 耀智法师: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