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用种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思考娑婆世界会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种,离开离开三界是用种从无常离开的。你离开三界的思考娑婆世界理由是三界我受够了,给我太大的模式压力,太痛苦了,离开从无常而契入空性。用种 第二种,思考娑婆世界离开三界是模式从因缘。因为三界就是离开假的东西,它没有真实性,用种所以我没有必要去攀缘三界,思考娑婆世界因缘所生法,模式我说即是空,它是跟因缘借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就把三界给放下了,因缘性空而离开三界。 第三种,是从心性。因为本来就没有三界,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既然本来就没有三界,我干嘛要攀缘呢?就离开三界了。 三种观法,这三种思考模式会影响到你后面的路怎么走。当然,诸位注意!不是绝对的,它也可以兼修,但是你要注意你的安住,就是你经常的主修很重要,注意你的根本法门。 在天台的思想,它的权实二法也不是那么绝对。比方说,你的根本法门,你之所以放弃三界,是因为认定心性里面本来就没有三界,那是自己多事,一念攀缘,自己找麻烦找来的,所以一念的迴光返照,当体放下,从心性的观察而离开三界,你的主修是这个。 但是你针对某种粗重的烦恼,从对治义你也引用《阿含经》的思想来加以对治,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你很清楚,修这个法时,只修其法而不产生执着,不产生法执,这是可以的。你在没有执着的角度拿藏教的法当一时的对治,这个不会影响到你的种性。 但是,如果你是一昧执取从苦谛这样一路修上来,那你的种性就变成这样了,你一定会先到偏空涅槃去,待一段很长时间。 在法华思想是:你是坐什么车子离开三界的,你用什么思考模式让你离开娑婆世界,这会影响到你后面的路是很快成佛,还是你必须要产生一些延迟,产生一些障碍,然后再成佛,这很关键! 有位禅师,他读《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句话是摆明了讲空性,三界本来是空的,寂灭相。他就向他的上师提出一个疑问: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那为什么我有眼耳鼻舌身意呢?我有生命存在,我可以吃饭,还有山河大地的活动,这是怎么来的呢? 他师父说:去去去,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禅宗是不跟你讲话,让你自己去体悟。它认为我跟你讲了以后,塞住你的悟门,你就不想去思考了,禅宗认为不能告诉你答案。我们显教的东西,答案讲太多了,禅宗它不告诉你答案,你就要自己去找。 那么这个人,他从冬天开始打坐,到了春天,打坐时突然间一念之间相应了,他就跟师父说:我懂了!他也讲一个偈颂,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 这个人不简单!他从寂灭相悟到了妙有。他说诸法虽然寂灭相,但是春天到了的因缘,温暖的因缘让百花开了,让黄莺开始活动了。这个人有大乘善根,他在空性里面悟到不空。所以种性就很重要了。 你看净土宗,我们讲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一句话回入娑婆度有情?诸位!这句话非常重要!诸位!请你注意你现在开始所发的愿,一定影响到你未来的因缘。 愿如果发错了,要马上改,因为时间久了,它在你心中会产生一个痕迹。你现在觉得无所谓,反正不就是离开娑婆世界吗?诸位!那是千差万别啊!离开娑婆世界以后,你后面的成佛之道怎么走呢?所以,为什么因地要圆满就在这里。 就是说,因为你不断地用错误的思想、愿力让你离开了三界,但是你这种错误的思想,却烙下一个错误的痕迹。诸位!法执比烦恼障还难对治,因为它没有对错,它是影响到你的胸量格局。 它不像烦恼障很粗重,每一个人都可以知道它的躁动性,它的过失相,法执它没什么过失,但是你发错以后,胸量狭小个性卑劣,怎么讲你都听不进去,那惨了!你成就功德庄严就很难了。 也就是说,成佛,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远离过失;第二个成就功德。但是你这个过失是怎么远离的很关键。你用一种很极度的、断灭的角度去远离过失,你后面成就功德就很难了。 所以,你最好刚开始起步成佛的时候,就走对道路,一次到位。不要说我走错了,然后再来回小向大,你这不是折腾吗?而且你再走回来,那是一条非常辛苦的道路。 所以研究《法华经》的人就是说,既然是同样的精神体力,同样的拜佛,同样的念佛,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愿发好?你也没什么损失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 每个人的心都有欲望
- 杨绛说∶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 梦参老和尚:日常生活能这样“善用其心”,你所受的效益会很快的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梦参老和尚:《大悲咒》的这一句就是地藏菩萨
- 梦参老和尚:这个妙法,不仅能改善近视,还能化解烦恼
- 梦参老和尚:观音即是地藏,地藏即是观音,大悲咒这句就是观音化现地藏相
-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 梦参老和尚: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
- 梦参老和尚:发愿不要念成了口头禅,怎么发愿效果才大?
- 梦参老和尚:念一千地藏圣号声,你要多念一百声,为什么?
-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 梦参老和尚:读经不太专注,有功德吗?
-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说临终时念佛比你修行一百年的功力都大
- 梦参老和尚:五台山每天一万菩萨绕清凉山,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丨文殊菩萨圣诞
-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 梦参老和尚:真修行,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 梦参老和尚:人家骂你欺负你,你忍一下,业障就消了
- 每天笑一笑,烦恼都甩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