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十恶止了就是戒都间十善。心有三种,好凭贪、什得圣果嗔、出世癡,戒都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好凭两舌、什得圣果恶口、出世妄语、戒都间绮语,好凭要把它断除;身有三种过恶,什得圣果就是出世杀、盗、戒都间淫。好凭把这十恶都断除了,什得圣果可以生到六欲天。上品十善就是天道。这十善修的不圆满,想生到六欲天道都不可能。 如果想生到色界四禅天和无色界四空天,十善要修好了还得加上四禅八定。色界四禅天有四种禅定,无色界四空天有四种禅定,这个定属于世间定,世间定还得修好,这八次第定修好了,十善修好了,才能出离欲界,得生色界四禅天和无色界四空天。 所以这个因修好了,才能得世间善果;那么出世间的善果,四圣的善果就得修出世间善了,所以不修善不行。我们要想成佛,不失善的果报,首先得修五戒十善。五戒是人道的浮囊,五戒修好了,不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在这三界六道苦海里不沉堕三途道,才有浮囊,去此已还都得堕落三途道。 佛在经里说,就现在做人的,失掉人身的是多数,佛说失掉人身的像大地土那么多,大地土所在皆是无量无边,保持人身的像手指甲上土这么多,这是佛陀亲自证得的。手指甲也是有土,但是特别少。绝大多数都得失掉人身,能保持人身的是很少的少数,极少数。 为什么呢?你看世间人有几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程度不同的都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离不开这个,所以我们佛门弟子首先要断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保持人身,能继续修学佛法,得成圣果。人身失掉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三途道有苦无乐。 业报身、报障就障碍不能见佛闻法,也不能修行,也不能出苦得乐,所以我们最低限度地得保持人身。保持人身就得好好守五戒,但是这个五戒十人九犯,毁犯的多,守持清净的稀有罕见。重的不犯轻的犯;不有意犯无意还犯;不直接犯间接还犯;程度不同的都多有毁犯。 有的人认为我这五戒守得挺好了,好像粗重的不犯微细的犯,身不犯口还犯,口不犯心还犯,总是有所犯缘。有所犯处,我们应当迴光返照,按五戒法检点自己。如果有所违犯,首先危害的是自己,然后是危害众生。我们违犯的地方多了,而是还很严重,所以五戒若修不好,那么我们凭什么得人天道哇?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啊?那不可能。 所以十善修好了才能生到六欲天道,还生不到色界天和无色界天。色界在四种禅定,四空天四种禅定,八次第定,还得断除五欲才能生到色界和无色界天,还出离不了三界,所以差距还相当大,应该很好地找差距,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努力地缩短差距,这样才能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远离一切虚妄故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三)【注释】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九)用真如的心修行,才能真正进入修行的状态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七)【注释】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随机阅读
-
-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九)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牛年说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五)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六)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而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六节摄?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二)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七)【注释】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