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佛法都会选择自己的中积种法门来修学。你可能每天拜忏,集善也可能每天念佛,业生你也参加共修,佛法虽然我们同样在佛法当中积集善业,中积种但是集善我们来生有五种可能。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第一个,业生「但夹带利名心,佛法便是中积种三途种子。」假设你心理的集善水平,是业生住在世间的名利,心里面有很多的佛法想法,但是中积种你的主流……,什么叫主流呢?我们解释一下。集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善恶都有,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是数数现行,然后深生好乐,这个念头经常起现行,这就是你的主流了。如果我们今天把名利看得很重,就算造善业,这个善业还是会到三恶道得果报,因为你心理水平就这么回事。

第二个,「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这个执着取相比名利心好,因为名利心是档次最低的,你是追求世间的荣华富贵。第二个你是执着善业,虽然他执着善业的相状,但是他的水平比较高,这个人不是做人就是做天人。如果他又喜欢感应神通,就有可能变成外道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比追求名利好一点。追求神通,追求善业这种执着,相对来说,水平就高一点,这是人天的,至少他是一个人天的尊贵身,虽然没了生死。

第三个,「但一味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二乘种子,二乘人其实是满有道心的,但有个缺点,他对人生的痛苦感受太深,他今生所受的折磨太重,所以对人生是完全的悲观主义。他认为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你看我们到净土去,是暂时的,总有一天还要回入娑婆度有情!我们只是把净土当作一种过渡。但是二乘人离开三界,他是永远不想再回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愿度人。这种人就到偏空涅槃去了,他所修的善业就往那个地方引导。这是第三种人。这种人,我们一般说是悲观主义者。

第四种人,「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这种人他一方面上求佛道,一方面又下化众生。他在空性当中有佛道的好乐,又有对众生的悲悯,这个人一定会直接到菩萨的果位。第三种人是以苦谛为住,变成二乘;第四种人中道实相为住,他会知道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刚好。

第五种是最圆满,「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迴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第五种人是以无住为住,这种人经过长时间大乘佛法的修学,能够「自觉圣趣,光明发辉」,能够找到生命的根源,知道我们「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诸位!你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来的?你从什么地方来?有人说,欸,我是从父母亲而来,这个思考是最低层的思考。高一层认为我是由业力而来,不错啊!因为你有业力,万般皆是业。但是从业力而来,这个还不够彻底。你有没有想到,这个业力还没有成就之前,你是怎么来的?在业力没有和合之前,看《楞严经》的意思,我们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然后因缘和合,啪!出现了。这跟做梦一样。你看你做梦时,你梦到的梦境本来没有嘛,是梦心的和合,然后出现了,最后还是没有。所以你能够从毕竟空当中建立你的人生观,直接成佛,速度最快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