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果报差异,但是决于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果报一种对境。「对」就是决于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果报东西,都是决于这个原理出来的。 那么由于我们能感的果报心有轻、重,决于所以所应的果报这种果报也就有强、弱的决于差异。强、果报弱也就表明这个业有时候来得重,决于有时候来得轻。果报 这个果报的决于轻重追溯它的源头,跟我们当时造业是果报重心造,还是轻心造,也是对应的。比如说我们造过杀业,在造杀业的过程当中,也有轻和重的差异。他有时候就想只是教训一下,用刀背砍一下,说明他的杀心要轻一点;如果他用非常狠毒的心——「我一刀要把他劈成两段」,他这个心就来得重一些。 你重心,它的报就来得重;你轻心,它来的报就来轻。这里面常常讲半斤对八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 《楞严经》第十二套:?16>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二套:?1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三套:?3>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艰难的回归路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4>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识得一真法界叫见道绵密保任勤除习气叫修道
- 《楞严经》第三套:科判与序文?4>
-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 《楞严经》第十四套:?7>(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三套:?1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5>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楞严经》第十六套:?36>(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師主讲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0>
- 《楞严经》第七套: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1>
-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 《楞严经》第十二套:?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3>
- 《楞严经》第十四套:?7>(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