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大愿第愿国中菩萨,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演切不取正觉。智愿 我成佛时,大愿第愿国中所有菩萨悉能演说一切智。菩萨若此愿不兑现,演切不取正觉。智愿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佛国,大愿第愿或菩萨圣众,菩萨虽能以神通遍至十方,演切历事供养,智愿然智慧未能圆满,大愿第愿不善谈法要。菩萨是演切故愿言:我成佛时,国中菩萨,说经行道,悉皆如佛,至他方诸佛国,演说一切智,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广度一切众生。而此愿「一切智」是指佛的智慧。如来智是断尽一切无明烦恼,现量亲证法界实相,无所不知的智慧。 诚如《寿经》云:「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魏译本) 又云:「八方上下,去来现在,其中间旷绝甚远,悠悠无穷无极。佛智瓦然甚明。探古知今,前知无穷。却睹未然,豫知无极。都不可复计,甚无央数。佛威神尊明,皆悉知之。佛智慧道德合明。都无有能问佛经道穷极者。佛智慧终不可斗量尽也。」(汉译本) 佛的智慧又具体体现为十力、四种无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海中。 佛智如海,深广难测,唯佛与佛方能究尽。然极乐菩萨却能了知佛智,而且还能称性宣说一切智,讲经说法皆如佛。《寿经》宋译本谈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我剎土中所有菩萨,皆得成就一切智慧,善谈诸法秘要之义,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十八愿)证知,阿弥陀佛大愿威神力加持不可思议。 大乘佛典处处昭示:如来智、自然智、广大智、无师智乃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只因有两种障碍,一者烦恼障(见思惑),二者所知障(尘沙惑、无明惑),全体障蔽了如来智。阿弥陀佛即从众生自性原点上,予以加持,令国中菩萨二障圆消,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五眼。「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往生论》大众功德),即寓示着此不可思议慧命缘起。 佛种从缘生,阿弥陀佛提供往生彼国莲华化生之胜缘,即开启了国中菩萨本具的如来智。是故,彼极乐界诸菩萨众,所说语言与一切智相应,于禅定觉分,善能演说,恆常于无上菩提,勤修敷演。肉眼发生,能有简择;天眼出现,鑒诸佛土;法眼清净,能离诸着;慧眼通达,到于彼岸;佛眼成就,觉悟开示,生无碍慧,为他广说。自觉觉他,积累菩萨智慧德业,不久,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佛于国中菩萨慧业之加持,妙德难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都是一场孤旅。
- 拜监斋菩萨、扫心尘、讲好话……教你如何在小年培植福报
- 憨山大师《费闲歌》: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行。
-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 是否在佛教里干些表面的事情,以佛法的名头,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 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
- 学会“用脚做梦”才能够梦想成真。
- 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 把烦恼写在日记里
- 最上乘论 - 五祖弘忍大师
- 想不清楚的时候,就写下来
- 艰难的回归路
- 总想走捷径,就总会绕远路
- 憨山大师:天台和华严对《法华经》的判教
- 我又一次拒绝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原因竟然是……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懂你无需多言
- 忏云老和尚 ∶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 憨山大师:单将一句阿弥陀佛。蕴在胸中。如己命根。心心不断。念到花开见佛。便是了生死真正出家之时节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