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乘论 - 五祖弘忍大师
1、最上祖弘最上乘论-五祖弘忍大师。乘论最上乘论-五祖弘忍大师。最上祖弘凡趣圣道,乘论悟解真宗,最上祖弘修心要论,乘论若其不护净者,最上祖弘一切行无由取见,乘论愿善知识,最上祖弘如有写者,乘论用心无令脱错。最上祖弘夫修道之本体,乘论须识当身,最上祖弘心本来清净自性圆满清净之心,乘论此是最上祖弘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2、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 3、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 4、如者清净者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5、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属于修,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 1、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 2、故知心是本师。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答曰:常念彼佛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云守本真心。 3、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 4、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 5、心器破漏故。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最上乘论 - 五祖弘忍大师
最上乘论 - 五祖弘忍大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共读楞伽开示4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九)【讲义】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 共读楞伽开示4
-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六)室罗筏城,即憍萨罗国都城,因有两国同名,故以帝都见称,乃波斯匿王所都也
- 随机阅读
-
-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八)【讲义】三细六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一)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三)【讲义】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五)破识显根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九)【义贯】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五)【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三)【义贯】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共读楞严开示(九)破妄识无处 斥妄识无体 推妄识非真
- 共读楞伽开示3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一)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三)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三)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