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8---29慧律法师主讲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28---29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 2、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405页。主讲【“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楞伽 4、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说:什么是「一切法离言说」。所以「离言说」就是一切法性不可说,法性离言本不可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大道本无言,法界,本来就无所言说,自性本来就空。 5、所以说:为什么一切法是离言说空呢。所谓妄想自性,因为语言、文字,是由妄想所创造出来的。但是涅槃,清净自性,不被创造,也不被发明,凡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是生灭的东西,都是知识性的东西,都是常识的东西,凡是被发明出来的,那么都是后天所造作的,不是法性本然,我们修行是开采本有的妙性,叫做妙性天然,所以佛性不被发明,也不被创造。那么对一个证量的解脱境界的圣者来讲,大悟见性呢,他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 1、他是如此,真实的证量解脱境界,因为他没有妄想。因此,唯有涅槃的妙性,证悟到涅槃妙性的圣人,才能够见证整部佛教的历史。 2、也才能契入整部佛教的核心价值,整部的佛教的核心价值。所以涅槃,不被创造,也不被发明,创造的东西是生灭,发明的东西是知识性的东西,是常识的东西,它不是本有的清净自性,本有的清净自性,不是常识、不是知识、更不是意识,它是无分别的现量解脱境界,完全要契入才有办法。 3、所以唯有证得涅槃,才能见证整部佛教的历史。谓妄想自性,因为一切法,包括语言、文字,都是妄想自性所起的,既然是妄想自性。 4、所以无言说故,实在是无有能说、还有所说,无言说故,没有能说的语言,也没有所说的这些外相、或者是外法,因为能缘的妄识,或者是所缘的这些外性所以一切法离言说,一切法,如果底下加一个「性」就更清楚,一切法性本空,本离于言说。所以一切法性本来就离于言说,也简单讲,佛法之所以难,就是难在~因为它不是语言、不是文字、不是知识、不是常识,它不被创造,也不被发明,它是妙性天然,回复每一个人本有的无言说、无文字,没有心缘相、没有语言相,没有言说、没有文字相,这个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5、所以一个人没有达到至圆至顿的清净自性的时候,他就会找某一种善巧方便。然后,一辈子就做这种动作,就误认为,这个就是佛教,而不晓得,这个佛教的边缘,边缘地带,不能说不对,但是也不是正法,这个就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后代的修行人,之所以把佛教边缘化、商品化,或者是一些种种的善巧方便,都抓不到佛教的核心,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没有圆、没有顿,没有趣入真实的佛教的第一义谛大空的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二28---29慧律法师主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广钦老和尚:对错好坏 嘴勿乱说
- 广钦老和尚 :凡事能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能安,烦恼立刻跟着来
- 密参老和尚曾打完禅七接着打水陆,见了地狱图印到心里去了,长久无法排除
-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 德林老和尚:不念生老病死苦,你那个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即使发起来也不真实,不坚固
- 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
- 广钦老和尚 ∶ 别人不想吃亏而不做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做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学佛就是学会自我修行。
-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广钦老和尚 :凡事能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能安,烦恼立刻跟着来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广钦老和尚:临终时正念现前,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
- 广化律师:佛说我与一切众生互为父母,遇到这事后我才真正相信
- 德林老和尚:自以为想出个道理出来了,还想着要保密呢!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心灵的缺失是令人心痛的。
- 宝志禅师《大乘赞》
- 对女性朋友醍醐灌顶的忠告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