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禅师《大乘赞》
1、宝志宝志禅师《大乘赞》。禅师宝志禅师01大道常在目前,大乘虽在目前难睹。宝志若欲悟道真体,禅师莫除声色言语。大乘 2、宝志言语即是禅师大道,不假断除烦恼。大乘烦恼本来是宝志空,妄情递相缠绕。禅师 3、大乘一切如影如响,宝志不知何恶何好。禅师有心取相为实,大乘定知见性不了。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4、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5、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02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1、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2、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3、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动静两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4、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5、03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宝志禅师《大乘赞》
宝志禅师《大乘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 怎样的状态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德文法师自述学佛出家因缘
- 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 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理解乐舞问题
- 念佛时常不自觉地运转周天,此种观想是否为妄见
- 临命终时,你要心不颠倒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随各人施心大小,所感得饭菜不同
- 持大悲咒是不是更加消业障更灭罪呢
-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 四十八大愿——(第37愿)归依感动天人
-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癡
-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 从根本上的觉悟,才是真正脱胎换骨
-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 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