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观无一一观之,量寿极令了了。佛经闭目开目,第观地观不令散失。观无唯除食时,量寿恆忆此事。佛经如此想者,第观地观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观无若得三昧①,量寿见彼国地,佛经了了分明,第观地观不可具说。观无是量寿为地想,名第三观。佛经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②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①三昧:正定、正受。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也译作三摩地。 ②劫:时分、大时、长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的远大时节。 【译文】 此想成后,要一一次第观之,不得杂乱,要观得很明了。闭目开目,守令莫失。唯除食时,恆常忆想此事。像这样专心观想,名为粗见极乐国地。继续深入,想心渐微,觉念顿除,正受相应,证于三昧,则真见彼境微妙之事,了了分明,不可具说。这是地想,名第三观。 佛嘱咐阿难,你要好好地记住我说的话,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想脱离苦海有缘能信受者,说此观地法。若能观见极乐净土琉璃地者,能灭除自身八十亿劫有漏的生死之罪;捨身以后,必定生到佛的净国,心中对此确信无疑。如此观者,名为正观;不如此观,则是邪观。 【按语】 第三观:地观。所观之境在前段。即第二观中描述地面各种庄严之文。此地为阿弥陀佛历劫以来净德所成,唯为救度众生而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供佛斋僧心坚定
-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 世俗的层面,价值就是一切。
- 做生意的找和尚,没生育还要找和尚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人至中年,更要学会心静
- 人只能渡自己,无法渡他人。
- 众生为什么见不到十方诸佛菩萨?
- 四空定的过失
- 人生意义真的需要寻找吗?90%的人都误解了这一点!
- 佛源老和尚:末法时期没有善知识,还有一个什么办法,就是。。。
-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 奶奶的往生纪实
- 以戒为师:甚可怖畏!邪淫就是用大量的福报换短暂的快感
- 为何说∶法布施珍贵?
- 体光长老:高旻寺法一首座夏天穿棉袄,冬天跳河洗澡
-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 佛门高僧教你怎么吃饭,这样做才能真正得福报!
- 体光长老:高旻寺法一首座夏天穿棉袄,冬天跳河洗澡
-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念起念落的过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