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单持佛号力量小,佛号兼持咒语力量大,力量这是小需怎么回事儿?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首先我想反问一下,兼持这「有一种说法」到底是咒语谁的说法呢?我没有在经典里看过有这样的说法。也没有看到在净土十三代祖师的单持开示里面说过,佛号力量不够,佛号不足以成就净土道业,力量你还得如何如何。小需所以说,兼持当我们听到「有一种说法」的咒语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单持这种说法是佛号谁说的?有没有佛言祖语为依据?这是我们作为佛弟子的一种基本的信仰素质。 其次,力量具体到这个问题本身,念佛是修佛法,持咒也是修佛法,从大乘的平等心性来讲,你说「念佛的力量小,咒力的力量大」就是一种偏见。因为佛号、持咒都是殊胜的大乘法,没有高下,只看你自己适合与否。 对于我们净土行者专修的立场来说,如果以为持咒的力大,念佛的力小,完全可以论在邪见上了。这一句佛号的功德,经典里面在讲,祖师们在弘扬,历代的净土往生者在实践,历历在目,班班可考。佛经里讲,至心念佛,念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怎么能说力量不够呢? 咒也叫陀罗尼,是总持的意思。佛号也具备总持一切法的功德。从法义上来讲,这两者的修法功德是一模一样的,效果也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为了以信愿引导这句佛号,求生净土。如果持《大悲咒》的话,临终可以随意往生十方净土,当然这也是需要真信切愿的。 我们再回过来说,阿弥陀佛难道不是咒吗?阿弥陀是梵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有无量光、无量寿等意思,把无量光无量寿用梵语来表达,就是最殊胜的咒。所以说佛号和持咒的力量根本没有大小的区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九)我闻;即闻成就。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耶祇婆罗门受持五戒的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六)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 随机阅读
-
-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七)阿难请定,列举三名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六)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共读楞严开示5——二十五圣,于二十五法,各证圆通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共读楞严开示1——科判与序文
-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