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8>
1、楞严《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前门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经 3、前门75页。楞严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第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已经讲过了,套经看来有点重复,前门但其实不然,楞严因为这一本《义贯》收集的经第资料相当丰富,用白话文来诠释这一段《楞严经》传译的套经过程,更为精彩跟丰富,它的内容收集得相当好,值得我们一窥究竟。注释:[唐]:中国唐朝,其时约在唐中宗神龙年间,西元七○五——七〇六, 4、唐朝其实是我们佛教大兴盛的时候,许多的祖师大德,也出自于唐朝。由于唐朝的皇帝都相当的信佛,尤其武则天鼎力的支持佛教,使佛教在中国成为鼎盛时期,译经,翻译的经本也多,后代的人就一直很有福报。 5、[中天竺]:[天竺]是古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区,共有七十余小国其实,各个地区差不多都是这样子,印度现在变成一个统一;以前其实都是一个个小的国家因为都是用大象、马匹,或者是骆驼,在作为一种战争的工具,所以,它所有的范围都很有限。譬如说:迦毗罗卫国,其实,国家都很小。像北印度有分成十六个小国,迦毗罗卫国是其中的一个。 1、因此,我们稍微有一点点观念,现在的武力强大;譬如说:以中国来讲,以前战国时代,我们分成了多少的小国,到秦始皇才统一中国。因此,以前的国家都是不大;但偶尔会扩得很大很大,但是,时间都不是很长。譬如像成吉思汉,或者是凯撒大帝,有时候,会把国土、版图搞得很大,但是,慢慢慢慢又分裂、分化了。因此,一个大国要统一,其实不容易的,非常困难的。 2、这个印度当时候,就分了七十多个小国,最主要是受限于交通工具、武器。因此二千五百多年的佛陀那个时代,也是战争不断,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没有碰到战争,太平盛世,算是我们的福报。 3、又得人身,给了我们一次解脱的机会,大家都要珍惜。[沙门]:义为勤息,也就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息灭贪瞋痴。所以,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是八宗共修,没有一个宗派,说不持戒律可以成佛的有外道的定、有佛道的定。 4、外道定,譬如说:四禅八定;佛道的定,像楞严大定,或者小乘的九次第定只有佛陀,佛陀是正慧,外道是邪慧,不能了生死,也唯有佛陀的正慧,才能够究竟菩提。所以,这个学佛,一初发心就要对,不能弄错方向。所以,我们常常接到电话,说:师父,我冤枉走了十五年、二十年。 5、这个难免的,因为没有碰到大善知识,当然路就走歪了,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相上打转,后来才发现:喔。万法唯心现量,原来是心的问题。底下说:息灭贪瞋痴三毒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譬如说:我右手边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因为他心法没有听到,一直念阿弥陀佛,他是真的很想用功,也很想去极乐世界,也很想念佛。《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8>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