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最怕你迴光返照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个最光返妄想转成真心:试思平日,起惑造业,怕迴毕竟是个最光返谁。今书经忏悔,怕迴又毕竟是个最光返谁。先提出一个疑情:我们过去颠倒的怕迴时候,起惑造业,个最光返那个是怕迴谁呢,造业者是个最光返谁?你现在觉悟了,书经忏悔,怕迴开始读诵大乘经典、个最光返开始忏悔,怕迴那个忏悔的个最光返人又是谁呢? 我们凡夫的心情是认为造业的就是「我」,「我」在造业,怕迴忏悔也是个最光返「我」。就是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性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也是一样的。讲一个譬喻,我今天住在一个房子里面,这个房子破旧了,我不要了,我换一个新的房子,但是那个人是一样的,房子变化了,果报体改变了,但是那个「我」是不能改变的。其实这就是一个迷的境界,执着有一个「我」。蕅益大师的意思就是说,他利用禅宗的方式,利用疑情的方式,先把那个问题找出来,就是说起惑造业是谁而现在书经忏悔又是谁?说有一个「我」。好,观察这个「我」是不是存在。 此造业忏悔之念,在内在外在中间邪,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邪,过去现在未来邪? 这个常一主宰的「我」在空间上是在内在外在中间?既然你说有一个「我」,你这个「我」应该有一个依止处,这个「我」是依止在什么处所,在你的身体里面、身体外面或者身体中间?或者是这个「我」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说有一个存在的「我」,这个「我」是青黄赤白呢,或者是长短方圆呢,它是什么样的形状?那么这个时间,它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我」它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那么这是提出一个疑情。 当然,这个「我」它最怕最怕就是你迴光返照。我们平常要是这念心老是在外境里面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活动、攀缘,我们一直觉得这个「我」是存在的,但是你一迴光返照--果觅之了不可得,则罪福无主,名真忏悔。阿难所以顿获法身,性比丘尼所以成阿罗汉也。蕅益大师他这个思想是从《楞严经》,但是也跟禅宗的修行方法非常类似。禅宗的这种疑情几乎思想是根据《楞严经》出来的。 …然大乘缘种,不可思议。勉强力行,功无虚弃。出世善根渐胜,世间漏种渐消,如明破暗,亦决不诬也。 这段是蕅益大师对我们的一段鼓励,说首楞严大定法门甚深甚深,我们思惟这个「觅心了不可得」是严重地违背我们的心情,但是没关系,我们这种熏习的力量不可思议。刚开始不要马上要求自己有很大的进步,这怎么办呢? 告诉我们一个下手处--「勉强力行」,就是刚开始你相信佛陀的话,勉强自己:不能观要它观。那么你勉强自己去思惟「我空法空」,这件事情功无虚弃,慢慢地你这个出世的般若善根慢慢地殊胜,这种无明妄想有漏种子的势力慢慢地减少。讲出一个譬喻:光明终究是能破除黑暗的,「如明破暗,亦决不诬也」,这个功德是绝对不虚妄的。这个是说明修行的一个下手处是勉强力行,是这个意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 禅宗黄檗希运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 界诠法师:小病从治,大病从死
-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 自律的动力,来源于内心。
- 法开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曾经对我说,兜率内院有你的位置
- 缘来心聚,缘灭心离
- 心可以转业
- 绍云老和尚∶ 慧持法师从东晋入定到北宋 一定就是八百年
- 绍云老和尚: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 界诠法师:若福报不够,想尽办法亦难致富发家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绍云老和尚:只要坚持一到两年,你到哪一天往生都能预知时至
- 盖洛普优势咨询丨努力十年,人到中年,他终于“成功”弄丢了自己
- 禅宗一棒一喝透过华严五教 归元无二 宗教息争
-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 盖洛普优势丨“高敏感”“玻璃心”真的是人生的拖累吗?
- 法开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曾经对我说,兜率内院有你的位置
- 绍云老和尚讲述∶ 体光老和尚住山洞苦修的故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