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6>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6>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

3、圣圆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1155页耳识圆通,经第普贤菩萨,套说通前这一尊菩萨,摩中《华严经》的圣圆圣>普贤行愿品就是讲这个,普贤菩萨在佛教界里面很出名,跟文殊师利菩萨一样。经文:【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

4、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这个心闻发明,简单讲:就是开悟见性的意思,这是指证量。换句话说:二十五圆通,法法都叫你会归自性,都叫你证得如来藏性本来具足的妙性,开悟见性的重要可见一般。

5、1156页,【注释】:“普贤菩萨”:“普”。“贤”此菩萨之身及所作功德,遍法界一切处,纯一妙善,故所以称为普贤。又十方普佛世界之如来,皆称其贤善,故所以称为普贤。

前二十四圣?16>

1、那么,普贤他所做的,统统叫做法界行,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普贤菩萨示现度化的范围。“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法王子”,是菩萨之义。此表示所承事之佛如恒沙之多,所作事业堪绍法王之位,故所以称为法王子。那么,这一点含义特别的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佛道,绝对不是一生一世的,所承事的佛如恒沙之多,就表示久远劫、无量劫来。

2、所以因此,我们修学佛道,贵乎依教奉行,然后要坚持、要永恒,至少我们这一辈子听到了佛法。如果我们这一辈子没有听到了佛法,无论你年纪活到几岁,就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所以,这个太多的教育方式,如果有后遗症的就不对。

3、像我的观念的话,教导徒弟就不会这样,这个孩子本身,并不是那一块料子你要把他训练出来,像师父这样弘扬楞严大法,等于是逼死他,他怎么有办法呢没有上台过的人,不知道发抖的可怕,他不可能有这种能耐不了解这个孩子的根器。像我的话就很好,我就这样:法师。你们有没有人要上台的。

4、经过僧团的认同,你上台试试看。我也是很尊重大家,给他一个舞台,将来有一个期盼,或者将来有一个才干。可是,大部分的法师都不要,大部分的法师都不要,因为可能师父还活着,也怕对不起师父,怕青出于蓝,胜于蓝,换我去自杀,他也顾虑到我的立场讲得比我好所以,我对徒弟很了解,所以,我非常尊敬他们。那么,你要说像师父这样子,要弘法利生,或是向几万个人来弘法,如果他没有这个能耐,这就是多余的。

5、第一个,师父能够上台,第一个,师父的声音不错。第二个,我在建国中学,就是辩论会的主辩人。再来,在大学的时候,在社团里面也算是一个领导。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