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所求时,心性就要报答你
一个人要内观,人生一定要先把向外攀缘的心性心切断,莫向外求。报答所以佛陀说,人生我们的心性心已经活在业力了,知道吧,报答已经跑在外面太久了,人生就是心性这个小孩已经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所以佛陀为什么不直接讲圆教,报答要讲藏通别呢?就是人生要把你从业力里面找回来。 凡是心性人生里面有相状的东西,都有业力。报答我跟你讲,人生你执着相状执得越多,心性你的报答业力就越重。所以佛陀要你先把外在的果报放弃。你不管福报多大,你抓住外面的东西,对你非常不利。我讲实在话,一个人抓到外面的福报,心性就不出现了,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很满足了。你说:「欸,我福报这样大,我放弃了人生,不是很可惜吗?」 当你对人生无所求时,心性就要报答你,内在的东西就要报答你,它就出现了。当你什么都不要,对人生无所求时,有一个人就要出现了。因为你还有所求,那就先谈业力嘛。所以佛陀他是这样,我们以前是一念不觉,然后从心性变成妄想,由妄想变成攀缘,结果妄想跟外境搞在一起,妄想中有相状,相状中有妄想,就是纠缠不清了;佛陀是先把这个相给你拿掉,告诉你所有的相状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包括色身的相状,包括内心感受的相状,包括你五蕴的相状,全部都不能攀缘。 所以,空性就是让你离相,你先把相放掉。相放掉以后,心就老实了,至少攀缘心没有了。这个时候要你内观,就开始开显心性。 所以为什么要藏通两教?因为你没有藏通两教,这个心老是抓着外境不放,一辈子都没有心性。一个人追求外境,心性就不见了。「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所以佛法告诉你,你的心向外攀缘,后果就衹有四个:不净、苦、无常、无我,你就带动了无量的业力,产生无量的轮迴。 其实,空观的智慧,藏通两教的空性就是,让你放弃追求所有生命的结果,包括身、受、心、法这四个东西,把这四个相状放掉。不管它多么的美妙,它都是暂时的。好,你的心开始放弃了外境以后,你的心就开始有资格往别教圆教去开显心性了,你就有资格去挖里面的珍宝了。你如果要外面的糖果,你就找不到根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果德分第五
- 这是一件揪心的事
- 过个年,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 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 解锁DeepSeek的玄学用法,八字算命,真的绝了!
- 身体会发臭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持戒律
- 虚云老和尚正月十五开示: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
- 度四流者为作桥樑,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 这世上只有痛苦,才能真正使人长记性。
-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真正的快乐更重要
- 虚云老和尚:你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去做这一件事
-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 越忙的时候,越要一次只做一件事
- 话头易参 疑情难起
- 见性不难,难在放下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让你痛苦的事情里,也藏着你的人生意义
- 见性不难 难在放下
- 这个“拜佛手势”,越用越有福,越用越吉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