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因缘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法则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见佛。因缘这个就是法则佛法的一切义理总纲,也可以说是见佛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因缘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法则理趣就是「性」。「性」在有情谓之佛性,见佛在一切诸法就是因缘佛说的经典,如汪洋大海浩瀚无穷,法则但以「缘起」的见佛一个偈颂就可以把它收摄完。 印度修庙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个缘起偈子,因缘我们给佛像装藏,法则也安一个缘起的见佛偈子——若在佛像后头写「嗡阿吽」代表装藏,即「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另一个偈子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若众生能解诸法缘起之道,「当常知是人即为见佛」,《中论》里有讲「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缘起偈颂就说明了四谛法——苦、集、灭、道,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若破坏因缘法,就等于犯了破三宝的罪。因为因缘法乃是佛法总纲,不信因果则非佛子,故说等于破坏三宝。 过去的祖师或者阿罗汉,一听到缘起偈就开悟证果,实因缘起的道理能够贯通一切法,持无量义。 「缘起」的含义是什么呢?「缘」就是条件,依他而起即为缘起。也就是说,因缘和合能生诸法,缘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经》中讲「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经》里有首偈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就是说,一切法依托一切条件而生起,也随着所依的条件来变灭,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是就法而言。 以华严义讲,「一」与「一切」互摄互融。一是简,一切是繁,繁简互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华严义,法界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 《楞严经》第三套:科判与序文?2>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4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五)在事境上磨练方达到理事无碍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5>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6>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6>
-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6>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1>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5>
-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2>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5>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八)功夫并不是开悟见性啊
-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2>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0>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7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