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了不需要来回切换
1、彻悟彻悟了不需要来回切换。不需有些人理解的回切换禅宗,只是彻悟“性体”,或“本来无一物”,不需这种的回切换理解,直指人心,彻悟指的不需是空性,空空的回切换性体,所以贤首宗的彻悟判教把禅宗判为“顿教”,楞严等讲如来藏的不需是“终教”,其实后面还有“圆教”,回切换华严的彻悟事事无碍法界。 2、不需菩萨十地的回切换区别就是透过色相见到法性真如,性相一如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只是悟了性体,起用还是妄心,还没有到一真法界,这样就还是“两下里”,两张皮,在真谛与俗谛之间来回的“切换”。真正达到“不二”,《法华经》一实相印那是佛的境界了。《六祖坛经》里,六祖把西方极乐世界显示给人看,这个境界就很高了,就像法华经里的境界。 3、“不是风动”,这个境界也很高了,四大五阴已经转化为佛性了,所谓的性空真风拨尘见佛,原来佛亦是尘。彻悟了是不需要在真谛与俗谛之间切换的。 4、世尊讲经说法,从三昧起,是不是说明世尊也要来回切换呢。怎么理解呢。这是我们业识看到的,可能是佛的应化身,看起来也有切换,但是成就者内心的境界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内外一如,怎么都是一如的。 5、一般的禅师,虽然有所悟但功夫不纯,【明相不精纯】,也是有切换的,例如南阳慧忠国师与大耳三藏的公案,可以看到慧忠国师也并不是活在真如自性里,逼得没办法了才契入真如理体,没有心了,就像是在涅槃里,所以大耳三藏找不到了。达摩祖师:【心生即是罪生时】,这里的“心”就是妄心,禅宗最初到东土大唐,直指人心,重点讲性体。到了六祖,重点就有很大的扩展,有些禅宗祖师是古佛再来。《华严经》里的偈子:【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1、】,这里的“心”不能说是妄心或真心,说真说妄也都能说的通,看什么情况。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2、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彻悟以后性相一如,见到相的真如。彻悟以前贤位阶段也有相,见不到相的本体,是汇相归性。 3、禅德们。你们想想杲师那时之“参”,与你们现在的“参”。如无别,则处处是树倒藤枯。 4、若有别,则时时是相随来也,而树倒藤枯。拍板一下,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其实,禅宗,更进一步,还有“大用”,“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虚云老和尚讲,这是一切种智。永嘉大师“六度万行体中圆”,无明实性即佛性等《证道歌》,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永嘉大师见六祖,那对话是道种智与一切种智的对话。六祖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初关。 5、到“本来无一物”。而这五句“何期”,则是末后牢关。“何期自性何期自性何期自性。彻悟了不需要来回切换
彻悟了不需要来回切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