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不要夹杂修其他的门深善,善行,入专都称为杂行。不要夹杂杂就叫疏杂,门深就比较疏一点,入专不那么亲了。不要夹杂如果修正助二行,门深当下这个心就常常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亲近,入专忆念不断,不要夹杂就能建立一个密切的门深关联。这个关联用现在话来说,入专我们就建立一个新的不要夹杂心理定势。 我们跟阿弥陀佛由生疏就变成越来越熟悉,门深越来越亲切,入专乃至于最后打成一片,融为一体。那么临命终时,那你必然就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跟极乐世界自然地你就会过去,因为你们早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你修那些杂行,你这个心就常常间断,就构不成一个亲密的关联。 当然修杂行迴向也可以往生,但是它这个往生的概率就会打折扣。专门修就不会有其他的杂缘来失去正念,与佛的本愿相应,不违净土的教法,随顺佛语,所以讲专修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万即万生。 所以修净土法门的最忌讳的是夹杂。那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就谈到何谓夹杂:一下子又诵其他的经典,又要持其他的咒语,又要做种种的法会,又要喜欢说那些无关紧要的禅,机锋转语,又要说那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这些都属于夹杂。 你在修行过程当中常常这样地夹杂,心就不专一。心不专一,想见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就难。那人身难得,今生就空过了一辈子了。所以这些夹杂的事一概不要去做,就紧紧地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期生净土,这样就是日久功深,才不会错却一生。 所以这句名号,要紧紧地把持得住,如猫捕鼠,不要被妄想杂念给他漂没了。确实刚开始,大家觉得念佛念得没味道。念不出味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信心不足,第二是烦恼很重。由于你烦恼很重,念的都是烦恼,这个名号里面的法味念不出来。 由于念得很枯燥,味同嚼蜡,忽然又听,修哪个法门又能够很快得效果,就改转主意了,或者修内观禅去了,或者修密宗去了,或者参禅去了,等而下之甚至去修气功去了,全都改向了,全都退转了。这在佛菩萨眼里、祖师眼里来看,真是很可怜,那就虚度一生哪! 所以这些祖师深知我们众生有着心散乱,好奇骛怪,这山望到那山高的这样的心理,所以用这些苦切之语,让我们要一门深入,专修,不能夹杂,才能今生得消息呀,今生得往生净土的成就啊。这是谈深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 如是因如是果,还要去问谁啊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六)闭关修持使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与后得智相融
- 10首佛家禅诗,10种人生境界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佛陀的格言》二十、智慧
- 《佛陀的格言》十二、行善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二十)初要就是要见性
-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我们和诸佛心是一模一样无有二致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六)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九)真心似古镜尽虚空遍照
-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七)融妄念为自心相熟识自己的真心相貌而应万机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三十九)色就是空,不是空无所有的空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八)以分别心落有为网不得解脱
- 僧家之待客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八)妄念尽为智慧 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七)融妄念为自心相熟识自己的真心相貌而应万机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五)灵知之性知冷热痛痒不住相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