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问: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居士敬僧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在家居士不能叫僧团,团体团居士称优婆塞、为合优婆夷,居士敬僧在律上有明确的团体团文字规定,这文字不能随便用的为合。 在家居士《有部律》翻译叫邬波索迦、居士敬僧邬波斯迦,团体团之前的为合翻译叫做优婆塞、优婆夷。居士敬僧僧是团体团属于出家人,叫僧伽,为合翻成中文「僧」是居士敬僧和合,「伽」是团体团众,和合众。为合 和合有两种道理:事和跟理和。事相上的和合,身、口、意、戒、见、利这六种。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三和是僧团作羯磨法时所需要的。 戒和同守,比丘共守二百五十条戒,新腊、老腊都一样。见和同解,皆以佛的知见为知见。利和同均,僧团中凡檀越的供养,每人一份是均等的。理和就是同证无为的真理,破我执、证我空真如,初果以上叫做理和僧。 在家居士都没这样的意义,称僧团是不如法的。六合敬的僧团,人家认为是出家众,结果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怎么是僧呢?名字虽然是假名,但是名字会让人因名取相,因名思惟它的道理,这名字相,也有世间的道理,不能弄乱了。 事相上的六和合,戒、见、利、身、口、意。在家居士怎么利和同均?把家庭打散了,大家的钱都拿出来平分吗?利和同均:指檀越的供养,无论是方丈、住持、清众,大家一份都是平等的。在家众没有接受人家供养的事情,所以不存在这样的意义。 再来,身和同住,什么叫身和?也就是僧团当中有羯磨法事,界内的大众要共同集合,应来者来,身体要到现场。羯磨法事生起,一打板,人就要现前,这叫应来者来,叫身和同住;在家居士也没这种意义。 口和无诤,就是说,人到现场,比丘有资格呵责不如法的羯磨,可以出口反对。虽然有反对的权利,但是如法的羯磨,是不可以出口反对的,这叫口和无诤。不是一般说的「你也不讲我,我也不讲你叫口和」,不是那样的意思。 意和同悦,意就是心意。如同自己有三宝的事情或生病了,大众现在集合,自己不能到现场,那就需要请假,就请一位比丘传达我的心意给大众知道:大众如法的羯磨法事,我心意欢喜,虽然我人没有到现场,但我内心欢喜赞同,这叫意和同悦。不是一般的解释,那都混淆佛法。 因此在家居士的团体不可以取「六和敬僧团」,这完全是不如法,混滥佛法,混淆知见,罪过很重,要改正过来。还有在家人可以叫和尚,在家人可以叫法师,称在家居士师父、阿闍黎,这不下地狱才怪!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讲的,佛没有这么说,祖师大德也不敢这样讲。 在家居士就称优婆塞、优婆夷,怎么会变成和尚、法师、师父了呢?这不是害人堕于恶道吗?出家跟在家绝对不能混滥,一混滥,那佛法也没什么尊贵了。自己都乱了,谁来恭敬、相信你?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向佛学习,以佛语为尊贵,佛陀的话才是真理,其他是参考。与佛语有所乖违,那就不能学习,不能接受。 出家是内护,在家是外护,共同来护持佛法,有不正确的,就应该改正过来。身为佛子,当护正法,佛陀在戒律当中的规范是不可以逾越的。应该要好好学习戒法,不然闹笑话。在家居士都叫做僧团了,那出家众叫什么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七)【义贯】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九)【义贯】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九)【讲义】卯四会十八界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六)【义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随机阅读
-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讲义】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二)【义贯】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七)【讲义】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一)【讲义】六入即有情世间身心,前五根属身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七)【讲义】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六)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七)【讲义】《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七)【讲义】壬三 确陈二种深疑 (分二)癸初疑万法生续之因 二疑五大圆融之故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五)“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