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一百九十九,开示【注释】大慧,百注不勤彼于一切众生界,慧彼皆悉如幻,于切因缘远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众生心外无所见。界皆境界楞伽经义贯是悉幻心外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内外 2、共读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伽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百注不勤各位高僧大德,慧彼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注释】“不勤因缘”:依不了义言,一切法皆因缘和合而生;依了义言,则因缘本身亦空,故诸法实非从因缘生,非离因缘生,乃如幻而起,为什么用那个如幻呢。 5、就是告诉你,你所执著的东西它不存在。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而不了解一切境如幻,所以称为不勤因缘。不勤因缘,用现在的角度来讲,就是说修行不可以用著那个假相因缘法,拼了老命说:我在修行。 1、意思就是,要理解、要体悟内心深处的那一颗不生灭的涅槃妙性来修行,故称“不勤因缘”。“勤”者,劳作也,指因缘亦无能作,亦无所作,故诸法以究竟言之,亦非因缘所作,是故,虽有诸法现起,然诸因缘实亦“不”辛“勤”而有所造作,盖一切法本自空寂,一切法本自空寂,这是见性的纲领,见性的重点就在这“一切法本自空寂”,当你了悟了一切法本自空寂,就了解本心,本来的真心,本性,本来不生灭的清净自性。故实无辛勤造作之相,这句话特别的重要,就是说你这样要拼,我要拼生死,其实你这样很辛苦地拼,拼生死、念佛、诵经、拜佛,八关斋戒却对第一义谛的真如之心不了解,万法回归不生不灭的真如之心不懂,所以实在是无辛勤造作之相涅槃本自具足,非造作相,因此不能用造作的方式去了解。为什么涅槃妙性叫做不可思不可议意思就是,你对真理的体悟不够,你再怎么造作都不是佛法,都不能体悟究竟义,这个就是告诉你,听经闻法的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简单讲,你自己怎么拼。 2、你想拼,越拼越糟糕,烦恼越多,不拼又愚痴,要拼又是因缘法,到底要怎么好。就是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见我们的清净自性,还是要大善根、要大福德、要大因缘,所以实无辛勤造作之相,因此实不须要劳动因缘。 3、在《六祖坛经》讲了一句话: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这一句话就完全告诉你,不劳,不需劳动因缘。简言之,“不勤因缘”即非因缘所作。故魏译作:“无因缘起”。 4、“远离内外境界”:“远离”即不缘之义,亦即不攀缘。“随入”:随顺而入。随顺,随顺法界性就是毕竟空,了悟了诸法如幻,就了悟了诸法本来就空,这样随顺而入,其实而入于无所入,这一点还是要稍微,告诉你一个重点,随顺而入,其实入于无所入。“三昧”:定也。 5、“度自心现”:“度”是灭度,谓灭度自心所现一切影相。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指三心不可得。所以,这四个字挺重要,度自心现,就是你所有的修行,都是放下心中所有的假相跟影像,卡在任何的缘起假相,就是那个假相,因缘生的东西,还让你难过痛苦,高低增减得失。简单讲:你就没有度自心所现的境界,要度自心现就是跟外境完全无关,所以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任何事情来到我们这个修行人的现前,你都知道,我们现在要动的是善念还是恶念,还是正知正见的无念,还是邪知邪见的坏佛正见的恶念,统统是你这一颗心。共读楞伽开示
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 梦参老和尚:一定要尊重佛经
- 梦参老和尚:你念地藏圣号时,周围街道都沾你光,都吉祥
- 梦参老和尚:读经不太专注,有功德吗?
- 《百喻经》癡人赞父
- 梦参老和尚:每天念一万二千声圣号,念满30天有什么好处?
- 梦参老和尚:你上班的时候,你能念地藏菩萨吗?
- 正月十五丨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 梦参老和尚:有些供品能吃,但有一类千万不要吃!
- 本焕老和尚: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对众生尚不敢轻慢,我们对一切众生还敢轻慢吗?
- 梦参老和尚:请佛像找师父给开个光,何必啊?用这个方法,你自己就把光开了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梦参老和尚: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
- 梦参老和尚:每天念一万二千声圣号,念满30天有什么好处?
- 死,并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好死和恶死的问题
-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 梦参老和尚:念佛的时候,这两字绝对丢不得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 梦参老和尚:你能碰到这种鬼有二种情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