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大师:无心乃最为省要安心法门
1、永明永明大师:无心乃最为省要安心法门。大师前据台教,无心为省明五百番安心法门今依祖教,乃最更有一门何者。安心若有心则不安,法门无心则自乐。永明 2、大师故先德偈云:“莫与心为伴,无心为省无心心自安。乃最若将心作伴,安心动即被心谩。法门”《法华经》云:“破有法王。永明 3、大师”《净名经》云:“除去所有。无心为省”即是除妄心之有,外境本空,以心有法有。故《起信论》云:“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 4、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是以但得无心,境自不现以逆境故,生嗔恼强贼干怀;以顺境故,牵爱情华箭入体今若无心,坦然无事,则万机顿赴而不挠其神,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所以阿难执有而无据,七处茫然;二祖体无而自安。 5、若不直了无心之旨,虽然对治折伏,其不安之相。若了无心,触途无滞,绝一尘而作对,何劳遣荡之功。无一念而生情,不假忘缘之力。又无心约教有二:一者澄湛令无,二者当体是无。 1、“澄湛令无”者,则是摄念安禅,蠲消觉观“当体是无”者,则直了无生,以一念起处不可得故。《经》云:“一念初起”。《宝藏论》云:“夫离者无身,微者无心,无身故大身,无心故大心。大心故,则智周万物;大身故,则应备无穷。 2、是以执身为身者,则失其大应;执心为心者,则失其大智。故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譬如金师若有身者,则有身碍,有身碍故,则法身隐于形若有心者,则有心碍,有心碍故,则真智隐于念虑之中。 3、故大道不通,妙理沉隐,六神内乱,六境外缘,昼夜惶惶,无有止息矣。夫不观其心者,而不见其微;不观其身者,而不见其离。若不见其离微者,则失其道要。故《经》云:‘佛说非身。 4、’心亦如是,此谓破权归实。譬如金师,销矿取金,方为器用大冶者此大道冶中,造化无穷,流出万宗故《经》云:‘有佛无佛。’所言混融相者,但为愚夫,着相畏无相也;所以说相者,为彼外道,着于无相畏有相;所以说中道者,欲令有相无相不二也。此皆破执除疑。 5、若复有人,了相无相,平等不二,无取无舍,无彼无此,亦无中间,则不假圣人言说如上所述,皆为有心成障。若乃无心,自然合道,即是离其妄心。永明大师:无心乃最为省要安心法门
永明大师:无心乃最为省要安心法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九)【义贯】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三)【讲义】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四)【讲义】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五)【讲义】又即后文偈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是也。如人瞪目观空,瞪久发劳,则见空华。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三)儒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今有此一恨,正可改偏闻之辙,而趣正修之路矣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九)【讲义】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同也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
- 随机阅读
-
-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八)【讲义】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僧家之待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八)【义贯】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四)【讲义】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 二会六入即藏性 三会十二处即藏性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九)本经三定别名,仍存梵语者,即尊重不翻之例。此三名最重要,又最难解
-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一)若十比丘同住,皆可授具。若二十比丘同住,则一切羯磨可作,至此则擧类皆是大比丘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九)【讲义】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
- 共读楞伽开示4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