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1、共读光阿光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四十一,开示如来于是百于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从轮楞严经讲义是掌中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飞宝,这两部开示是难右难左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阿难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回首有修之仁者,右盼又放各位高僧大德,共读光阿光开悟见性的楞严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百于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4、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阿难,汝盼佛光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 5、佛言:如是【汝头今日何因摇动】:这个[摇动]正与前面的[尘质摇动]之[摇动]相呼应,意欲阿难以[尘]来比喻作[头],以[空]比喻作[见性]。空——就是不动见性——也是不动;尘——是摇动空——是不动的;而头——摇动但是,见性——却是不动,这个很容易了解。【头自摇动】:因为要左右观佛光,以此因缘和合,头自然就左右摆动了。 1、义贯:[如来于是从]其千辐[轮掌中飞]出[一]束[宝光在阿难右]边,[即时阿难]便[回首右盼];如来[又放一]束[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则回首左盼。]这时候[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为了[何因]而[摇动。阿难]回答[言:我]因[见如来]从掌中[出妙宝光来]到[我左右,故]我便向[左右观]看佛光,以此因缘我的[头自]然随之而[摇动]。 2、佛又问:[阿难,]当[汝盼佛光,]而向[左右动头]之际,[为]是[汝头]在[动。为复]你的[见]性在[动。]阿难答言:[世尊,]只是[我]的[头自]己在[动,而我]的能[见]之[性,尚无有]静[止]之相,[谁为摇动]者。 3、[佛]印许[言:如是]。所以,我们的见性,不属动、不属静,它是无相的智慧,妙性天然就是不动,超越一切根、尘、识,而是自然的超越,它一直存在的,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它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办法体悟。随着根、尘、识团团转,转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 4、诠论:这一段问答,又进一步逼近问题的核心了:由上面的外尘,佛手,之开合,到自身,头,的动摇,也就是一步一步往内推求:由[尘]到[根]。通过学习小编了解到我们的见性,不属动、不属静,它是无相的智慧,你了解了吗。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