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觅心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意思,不是觅心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含义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觅心产生很美好的含义善念,这也是觅心造一个善业,这种作用都存在的含义,只是觅心它这一念心没有自体,是含义心无体。很多人就问:什么叫有体?什么叫无体?怎么叫做我的觅心妄想没有自体?你现在生一个想法,你这个想法会随外境的含义变化而改变,就是觅心没有自体。 比如说有人赞美我们:诶,含义你这个人很好啊!觅心我们很欢喜。这个欢喜的心有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因为你心中是缘你这个人很好——我们是缘这样的一个名言的所缘境,才产生欢喜的感受,当这个所缘境我们忘掉了以后,这个心也就消失掉。也就是说,要有这个境,你才能够有这个心;你这个境消失了,这个心也消失了。那你这个心就是没有自体,只有作用而没有自体,《楞严经》把它叫做缘影之心。 我们过去习惯跟着这样的缘影之心的妄想在跑,所以我们永远找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问题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生死轮迴?就是我们一直放弃我们的本性,忘掉我们的主人翁,跟着妄想在走。这个妄想就像猴子一样,抓了一个所缘境,就攀缘它;然后放掉一个,又抓一个;又放掉一个再抓一个……所以使令我们的生命产生一种不断流转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缘的灵动产生。 现在应该怎么办?我们过去的心是向外攀缘外境的,所以产生很多的感觉,很多的想法。像这个时候,佛陀会告诉你:不要向外。你向外产生的想法都是没有自体的,都只是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这是生灭心。你要找到一个永恆的感觉、永恆的想法,你要向内去找。我们到目前还没有讲到真心,现在只是破妄,到最后会显真。你说破到最后,我什么心都是生灭的,那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后面会说到,它有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前面佛陀一再告诉我们,觅心了不可得。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佛陀他的思考模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佛陀破我们这念心没有自体,他的方法是:你从什么地方来?你问这一念心,它的处所在哪里。一个东西有自体,它一定有依止的处所,但是我们找不到它的处所。你看,我捏我的手有感觉,但这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等到我今天把这个捏的地方放掉了,这个感觉又跑到哪里去?没有。 所以蕅益大师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就是说,我还没有捏我的手的时候,那个感觉躲在哪里呢?未生无潜处,它也不知道在哪里;我在捏我的手的时候,那个感觉住在哪里呢?也没有地方;等到捏完以后,那个感觉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又找不到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结论就是:它是没有自体的,它只是因缘产生的一时的作用而己。既然只是一种作用,我们就可以破除这种自性执,就可以不随妄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 妙莲老和尚:把这些学好了,才像一个学佛的居士
- 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 妙莲老和尚: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 妄想是怎么回事儿
- 妙江大和尚:拜佛时保持什么心态功德才大
- 如何发现你身边有“沟通”才干的人?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 四法眼《金刚经》解读预告
- 善良会带来好运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妙莲老和尚:在三宝中虽种点小福,但得果报多喔!| 供佛树根的果报
- 妙莲老和尚:要吃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
- 因为愚笨而不闻思,是错误的想法
-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 因为愚笨而不闻思,是错误的想法
- 大年初一丨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全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