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有种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心态,决定你五种的决定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搏取别人的种果恭敬。这种人大概来生到三恶道去了,有种可能变成一个龙王,心态或者做一只蚂蚁的决定王,或者做一只福报很大的种果狗等等,总而言之,有种他在三途里面成就安乐的心态果报。 第二个:执着取相。决定以自我意识来修善,种果或者是有种攀缘种种的神通感应来修善,那么这种人,心态可能是决定诸天的果报,或者是天魔外道,在《楞严经》讲到叫仙道。我们讲六道轮迴,《楞严经》讲七道,除了六道以外加一个仙道,就是他追求感应神通,来生变成仙人,这也是属于这第二种。 那么后面三种,都是佛教里面的好的思想:第一个出离心,第二个菩提心,第三个空正见。大乘佛教所有的修行,都必须用三种的善念,三种的这种思想: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空正见来引导,你才能够把你心中的宝藏开显出来。 所以,我们做一个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在判定一个价值的时候,我们不再用这个法门本身,说:哎呀,你持大悲咒比较好,还是持楞严咒比较好?这个是外行人讲外行话了。法门本身没有自性嘛,是那个推动的心——能念的心嘛。 这个法,是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什么叫缘起?你用不同的心态来推动这个法门,比方说你这个车子,车子没有好坏了,但是你这个前面那个马,那个马车的那个马,这个马可以把这个车子,可以带到人天去,这个马车也可以把它带到三恶道去了,关键不在那个车子,关键是在那个马。 所以,你心是一个正确的心态,你修什么法门,通通是正;你心态是错误的,修什么法门,通通是误导了。我希望我们慢慢知道,一个佛教徒跟一个慈善家最大的差别,慈善家也做慈善事业,佛教徒也做慈善事业,这两个心态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你看,佛教很强调什么?觉悟,佛者觉也;慈善家他修习善法,他不见得觉悟了,他还是用颠倒妄想来修善,所以他永远是在六道里面轮迴了。 所以你自己的心理素质,你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操作这个善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再强调:我们一念心有无量的宝藏,我们一念心有无量的地雷,是非常公平的,但是你要有一个正确美好的思想,去操作你这念心,你就会出现无量的珍宝;如果你思想错误去操作这念心,它就出现种种的地雷爆炸。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第一堂课我们所要讲的——心为业主,也就是蕅益大师强调的:「成佛做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你心态的準备,你心理的素质,决定了你来生的差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简单的生活才快乐
- 相信自己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 耀智法师: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 绍云老和尚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 盖洛普优势丨如何迅速看懂盖洛普优势报告?
-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 盖洛普优势丨我为什么选择成为优势教练?因为自我否定真的太痛了
- 石头希迁禅师悟道因缘
- 绍云老和尚:想样样如意,你修什么行?到生死关头能如你的意啊?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略说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 略说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 法藏法师:佛教不主张且极力反对“安乐死”!
-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 禅宗一棒一喝透过华严五教 归元无二 宗教息争
- 界诠法师:不少出家师父,被居士聊着聊着就拖下水了
- 界诠法师:自己不修,临终找几个人拼命念,就热啦往生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