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三百二十二,开示【讲义】阿难,百讲又汝所明楞严经讲义是义阿缘生于身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难又,这两部开示是明身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百讲开悟见性的义阿缘生于身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难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明身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共读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巳五身触识界,分四,][午初标举三界二双以征起三分合难破四结妄归真今初]我们讲完了眼、耳、鼻、舌,现在要讲身触识界。 4、【阿难,又汝所明】阿难,又你所明白的,以前所讲过的,由身根跟外面的触尘来互为依缘,而产生身上的身识。[午二双以征起]【此识为复因身所生】这个身识到底是单由内身根所生的,用身来立身识界。 5、或者是单由外尘的触尘所生的,以外面的尘来立身识界呢。[午三分合难破,分三,][未初破因身生二破因触生三破和合生今初]现在破从根而生识,【阿难,若因身生,必无离合】阿难。如果说这是身识;[因]就是由,单由身根就自己可以产生身识,不必借重于离、合的外尘,必无离跟合,因为身体有感受性,离开了,身体就知道它离开了,接触到身体了,就知道,所以离跟合,身体都知道。二所觉观之缘,这个[觉]就是粗,细就是观,粗跟细的二种心,叫做粗觉、细观,这是对离、合说,离合碰到身体来讲的话,有粗还有细,我们可以觉察,现在没有借重离、合二种触尘,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粗觉跟细观了身体没有离合之境,怎么能够生识。 1、【此破单根。觉观二字,粗缘为觉,】很容易觉察。【细缘曰观。 2、有能觉观与所觉观之别;又有离时觉观,合时觉观二种。若谓身识,单因身根而生,不藉触尘者,如是虽有身根,必定无有离合二种,】来配合,【所觉观之尘缘,则惟身无境,安能生识乎【此句又作一解:合离是触尘,觉观指识心。】意思就是:【谓必定无有合离,二种触尘,为生觉观识心之助缘,何能生汝身识乎。纵许能生身识,无有触尘,将何所识耶。 3、】没有这个触尘——没有离、合,你的身体完全不可能知道有这个识心。【计识因身生者,】这一段告诉我们:身识单由身根来生】是不可能的事情,根一定要借重外面的合跟离二种触尘,所以说单根生识是错的,意思就是单身根是不可能生识的,因此如果说执着身根能生识,这个是不对的。这段经文中佛通过层层推导破除了身识由身根生的错误知见。共读楞严开示
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 能在这十天念一遍此经,你和家人永离恶趣,现世无横祸
- 绍云老和尚:为什么高僧大德多是在丛林之下开悟的?
- 绍云老和尚:有怨气干那事,和没有怨气用恭敬心做事情,两个福报不一样啊!所收的果报相差太远啊!
-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 空了杯子,才能从新开始。
- 知乎万赞回答!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
- 避开两条歧路:死坐与狂禅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
- 素食很强大,可惜很多人并不了解素食!
- 真正有效的自律根本不是苦苦坚持,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爽”!
-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 禅修的意义就是要开悟
- 禅宗楚石梵琦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绍云老和尚:年龄才十九岁就已生死自在的净参小师父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
- 网红夫妇因钓鱼溺亡,年仅31岁,读过《地藏经》的都会知道其实他这情况早有预兆!
- 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才能去得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