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5---27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25---27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5---27慧律法师主讲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

4、主讲387页,楞伽这一段是根据上面这一段,先翻开385页,念一下经文。【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好,翻过来,387页,这一段是常见外道的第一种。【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

5、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复次大慧,说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说:大慧,什么叫做本来是空相,非有相的空相,而这个外道虚妄地建立种种的行相呢。

二25---27慧律法师主讲

1、这个外道,他们不了解,说:五阴、十八界、十二入,非有自共相,这加一个“本”才能够比较容易理解,“非”的上面加一个“本”字,我们的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本来就不存在有所谓的自相、共相,“自相”就是别业,“共相”就是共业所感,当然这是方便说啦,别业里面有共业,共业里面有别业,自相里面有共相,共相里面有别相,那么本来就不存在有五阴的自相和万法的共相,而起计着,而迷失了自、共相。因此在这个自相跟共相起了执着,“此如是”这个语气就非常强烈,“此如是”就是这个绝对是存在的,“此如是”这个是绝对有自相,绝对有这样的一个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绝对存在,此绝对如是有自相存在,“此不异”这个是指共相,这个我们看到了一个团体、一栋建筑物啊,这个共同存在的,确实是存在的啊,“此不异”执着这种共相,毕竟不可变异的共相,譬如说,我们看到一座山,你看这阿里山或者是日本的富士山,或者是中国大陆的黄山,我们看到“此不异”,这个是共同执着的一座阿里山或者是日本的富士山,或者是什么山,“此不异”就是决定不能改变的一个共相,语气要非常强烈,所以一切外道不了解空性的道理,此绝对是如是有五阴的自相,此绝对如是有共同的一合相。

2、“不异”就是绝对存在,“不异”就是共相,此共相是决定存在不可改变的,所有的众生生活在这个人生跟宇宙里面,没有一个不是如此,没有一个不是执着,决定如是,是名非有相建立相,这个叫做本来是空相、非有相,而建立相的种种行相。此非有相建立,后面补一个“之”,“之”妄想,为什么在本非有相,而建立种种的行相。这种妄想怎么来的呢。

3、乃是过去种种不实在,从无量劫无始劫来,种种不实在的一种虚伪,“过”就是指过患,意思就是:这并不是今生今世的事情,换句话说,对这种执着,已经达到非理性的东西了,所以人没有办法恢复到空性的理性跟智慧的层面的时候,他就一定会迷失在这个假相里面,过着一种痛苦煎熬的日子,所以种种~翻过来,种种习气计着生,种种自性所现的妄想习气计着生,这最重要的在告诉我们习气难断,就是无量劫来自心所现的妄想习气,“计着”就是很难断、很难断,非常的难断。简单讲要离一切相,它有多困难,因为我们每天生活都在相里面,不是生活在自相,要不然就生活在共相,你千万不要忘记,这一本《楞伽经》达摩大师到汉地来传的第一本经典,令无量无边众生开悟的经典,是什么经典呢。是《楞伽经》。就是这一本这一本《楞伽经》能令无量无边有缘、根器大利的,圆顿根器的人得大利益,那么,意思就是说:一这本经典在开悟一切众生本有的心体性,不生不灭的真如体性,就是这一本,这一本经典。

4、所以,这一本经典,它是一把钥匙,圆顿大教的一把钥匙。你想想看,达摩大师以这一本为传法,令汉地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开悟,开、示、悟、入佛的正见。

5、你就知道,这一本经典犹如树根,树根啊,无量无边的众生,由于这一本经典的思想,而达到了圆顿、达到了解脱。达到了佛的证量解脱境界,可见这一本经典有如此、如此地重要,但是呢,因为这一本经典消失了好几百年,中间消失了好几百年,那么从这个梁武帝到现在一千多年来,以前没有这个所谓的光盘,也没有录音带、录影带、录像带、或者、啊,是近代的人拜科学之赐,才有办法录音跟录影,所以简单讲,这一本经典自古以来,著作的有二、三十种注解的,还是有名、还是有记录的,没有记录的就更多了,散布在各个层面里面都有啊,但是这一本经典,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的,目前还很少看到,应该说没有,师父有鉴于报佛的恩,同时也知道理解这一本经典的,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不厌其烦地来把它讲解,诸位看下去。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