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地藏是菩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最初身为大长者子。发心时世有佛。地藏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菩萨时长者子见佛相好。最初千福庄严。发心因问彼佛。地藏作何行愿。菩萨而得此相。最初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发心欲证此身。地藏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菩萨】 佛又跟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师利,最初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佛说地藏菩萨摩诃萨过去的历史,他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很早很早了,时间是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说他的历史,说他从发心开始时候的事,在久远久远劫前他怎么发菩提心的。 那个时候他在人间是凡夫,初发菩提心,是一个大长者的儿子,家庭很富有。在那个时间有佛出世,佛的名号叫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是讲地藏菩萨度了无边无数、不可说不可说的那些人成了佛了,成了大菩萨了。还有正在被度脱当中的那些个鬼王、天龙八部已经都能成熟了,对于修道上、供养三宝都成熟了。但是那些鬼王他在修行当中,还没成为菩萨、没成为诸佛。 在下文的第十一品,坚牢地神说那些鬼王。《地藏经》所说的那些鬼王全都能成佛,因此,让我们有一种看问题的看法。怎么样看法呢?平等观一切,不可以轻慢任何人——都是未来诸佛。我们讲《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他见一切众生都要礼拜:汝是未来诸佛,我不敢轻慢你们。你的心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其实你的心就是佛。「佛眼观众生,众生都是佛。」 因此这段经文说,地藏菩萨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在那个时间,他因为看见佛的相好,他问佛:你这么好相,你怎么得到的?修行什么?但是他是有一定善根的——没有善根,他能遇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而发心吗? 所以我们在讲《华严经》的时候,「初发心时成正觉」,你最初一发菩提心便成了正觉。为什么这样解释?你初发心的心,跟你成就佛果的心,这心是一个,两个心是一心。成佛的心跟初发心不同,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但是这两种心,初心难。成佛已经成就了,那自然地就得到了,但是你最初能发的菩提心——成就的是由哪来的?由最初发心的。所以《华严经》说「如是二心初心难」。 再接着说每个人不是土里蹦出来的,不是幻化的,他都有六亲眷属的。就是你周围的人就是六亲眷属,有父母,父三族、母三族,这是形容六亲眷属。就是你的周围,乃至你的朋友,不一定都信佛吧?你信佛了,你的六亲眷属不一定信佛吧?你信了佛之后,你怎么样地度他们?《地藏经》大多数都是让你度你(周围)所有的人。 地藏菩萨他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那个时候开始,「时长者子,见佛相好」——那时候长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萨最初发心的前身,他看见佛的相貌非常圆满、千福庄严,他就羡慕。「因问彼佛,作何行愿」,你为什么得到这么好的相貌?你怎么修行的?你怎么发愿的?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长者子说:怎么样,你想证此身吗?证得身体像我一样吗?你就「当须久远」——用久远的时间度众生,不度众生没有这相好的。所以地藏王菩萨在因地当中做长者子的时候,他在那个时候就发了愿的。 我们讲《金刚经》的时候,凡是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名字,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的善根了,种的善根很久了。同样的,我们现在讲《地藏经》,你看看地藏王在什么时候发心的?久远久远的。刚发心的时候,这是生起善根,还得遇到缘,没有缘是不成的。 地藏菩萨能见佛,能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了。没有善根的能见到吗?见不到佛。能亲自闻佛说法,都不是一生,无量生的。所以这是种善根的开始。假使你没有缘的时候,听不到这个名字。但是这个时间是什么时间呢?没法用语言形容,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把不可说还说不可说的时间,等你证得法性了,在诸佛来看,这个不可说就是一念之间,成就时候是一念之间。 我们认为地藏菩萨度众生,度了那么多众生,现在还没成佛,那个劫数是不可思议了。有时候佛经上说时间非常的长,久远久远、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有的就是现前一念——一念延伸无量劫,无量劫就是现前一念。众生心就是变化无常的。地藏菩萨在那个时候就发心了,想得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相好,简单说就是想成佛,他也发愿想成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五)认识到妄心起处就是真心这就站稳脚跟了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2>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八)不忘自相光明 不起遮遣成立取舍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7>
-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1>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八)功夫并不是开悟见性啊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九)绵密保任,做功夫除习气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1>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9>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8
-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7>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6>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3>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