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20>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20>

2、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圆圣>

3、楞严底下,经第“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套说通前化成虚空”:照彻明现遍于十方如微尘众多之诸佛世界,摩中皆现实相,圣圆圣>皆如实化成虚空之性。“又于自心现大圆镜”:“自心”,表阿赖耶识,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故说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十种微妙宝光”,依显教言即是十智。此十智又有二种。

4、一、依《俱舍论》则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道,道智,他心智,尽智,《俱舍论》卷二十六,二、依《华严经》,则为十住菩萨,灌顶住,所修之十智: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唐译《华严经》卷十六,

5、以上为依显教而言,若依密教,则此“十种微妙宝光”为指十波罗蜜:檀、戒、忍、进、禅、慧、方,就是方便,愿、力、智。“流灌十方”,菩萨以此十波罗蜜,或十智,广度十方一切有情密宗所有的手印,密宗所有的手印,统统在表十波罗蜜。密宗所有的手印,不管你结哪一个印,统统离不开檀、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所以,密宗的手印仍然是表法的,还是表法的。

前二十四圣?20>

1、所以,法到最后,还是要会归到自己的心性。那禅宗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单刀直入就叫你见性,没有葛藤。1223页。第四行,“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诸幢王刹”,就是上面所说华藏世界海之香水海中,如浮幢之诸佛刹土。

2、“王”,即法王“王刹”即佛刹。此言,我又能摄华藏世界海中广大无量之诸佛刹土,来入于我心镜之中而影现,且涉入于我身中,此为以身摄刹,“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无量的国土叫做刹“身同虚空,不相妨碍”:以我身如同虚空,故无量佛刹虽入我身,却不相妨碍,此即表二种无碍门:“事事无碍门”及“广狭自在无碍门”。这个在华严经已经讲过了。此为以正报摄依报:若能如是,则无量佛土,无量众生皆在我身心中矣;若如是者,则何有不能成办者。

3、底下,“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此即能分身、化身无量,而入于无量佛世界中。“佛事”,佛所作事,即宣说正法、度化有情此为以正报入于依报。1224页。“得大随顺”:即大自在。

4、随顺有二义:一、随我之意乐及愿力;二、随众生心、众生根性、及众生因缘。简言之,或随自、或随他,无不自在成就一切,故称“大随顺”大随顺是修养的开始,最重要的修养。你们有念过随喜功德吗。

5、恒顺众生吗。佛法不用学了很多,你就学这二句:随喜功德。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