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念佛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心中可以说是有两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个相人,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念佛你没有相状,心中你没有办法修净土。有两 念佛人的个相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第一个、念佛你对【名号功德】的心中相状要建立起来。第二个、有两什么是个相【净土的庄严】?一个净土宗的人,你对名号的念佛功德、对净土的心中庄严,这两种相状没有建立起来,有两你根本不可能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是一个阿弥陀佛本愿摄受的法门。也就是说:修净土宗的人,你所有的功德,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只要做一件事情:想尽一切办法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以你的心力启动佛力! 如果你心中没有相状,你怎么感应道交?你跟谁感应道交呢?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净土宗的修学特点是──你在无相的真如当中,要建立两个重要的相状,就是名号的功德、净土的庄严,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感应道交、启动阿弥陀佛的加被。 所以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二十五圆通当中,这个念佛圆通是特别的,其它二十四个圆通,都是无相三昧,而念佛法门是有相三昧,你心中是要有相状的。所以古德说念佛法门是从有相入无相,虽然它表面上是有相,但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从有相慢慢的趋向于无相,道理是一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二)【诠论】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五)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九)用真如的心修行,才能真正进入修行的状态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七)【注释】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随机阅读
-
- 吾见散乱艳喜,愚癡特迦大事已办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远离一切虚妄故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九)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七)觉自心现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三)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一)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闍黎?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一)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五)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五)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
-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四)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