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愚癡,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癡者,作善为业于诸事理,对治愚癡明解为性。对治愚癡对治愚癡,作善为业作善为业。对治愚癡 对于三宝、对治愚癡四谛、作善为业十二因缘、对治愚癡因果等道理的对治愚癡明白和理解是无癡的核心。对治愚和癡,作善为业做种种善事是对治愚癡无癡的功能。 愚和癡的对治愚癡主要区别,愚是作善为业智力上的低下,癡则是对治愚癡一种无明的状态。比如世间人对情感的对治愚癡癡迷,觉得有情众生就应该有情有义,其实癡情就是被情所迷惑,完全沉浸在情感中,过分地执着于自我的感受。从出离的角度讲就不能有世间的情感,从人的角度讲情感也要适度,要将普通的情感替换成更高尚、更慈悲、更纯洁、更圆满的一种情感。最好做到快乐和痛苦对你来说都是无所谓,都是相同的感受,这样的情感就完全出自真实的快乐和解脱。 世间的友情,爱情,亲情固然有美好的一面,但终究还是自私的,即使有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完全地付出,也多是在享受付出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如果将这个过程换作痛苦恐怕就很难承受了。如果不对事情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清楚地了解,你就会迷于事。如果对事情的表象不能看得清楚,事情背后的道理就更难理解,所以说愚癡是极大的烦恼,作恶为业。 对于烦恼的理解多数人认为就是发脾气和嗔恨,其实贪瞋癡,昏沉,睡眠,执着色身等都是烦恼,都是自己的一种果报,不明白这些道理就是癡。 佛法和世间法对癡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按照佛法来说笨、愚癡就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按照我们人的看法,一个人只要是贪心、瞋心不大,人也比较老实虽然愚笨一些,但还是好人,这是不对的。 愚癡就是不明因果,不明事理,有了癡之后决定贪嗔会来。他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就是癡,但当有一点点可能性来了,他就要贪,也会嗔,有癡必然有贪嗔。我们每个人贪瞋癡都是具足的,癡是基本烦恼之一,只要有癡的存在,在适合的环境下贪和嗔就会随之而起,所以说愚癡可怕就在于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老和尚,能不能讲一讲怎么样参禅?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本来分第三
- 能做到这样,观世音菩萨就时刻跟着你
-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 羡慕别人,不如成就自己。
- 禅修:让我们开启心灵净化之旅
- 绍云长老:你如果不把心放下来,什么都没有用,要统统放下才行!
-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 绍云老和尚:现在信佛的人多,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 真正有效的自律根本不是苦苦坚持,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爽”!
- 舒适区的生活会杀死你的野心
-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 绍云老和尚:要多看《楞严经》,修行的一步步,佛在里面讲得很清楚
- 私心与杂念
- 绍云老和尚:被拐卖两年的孙子,竟用这个方法找到了!
- 龙树菩萨的故事
- 让生活像花儿一样
- 金刚经白话述义【二】
- 绍云老和尚:一个道场,大家能够安心下来好好用功办道啊,不是件容易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