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47愿)即得不退转地
设我得佛,大愿第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不退闻我名字,转地不即得至不退转者,大愿第愿不取正觉。不退 我成佛时,转地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大愿第愿闻信我名字已,不退即能得至不退转地。转地若此愿不兑现,大愿第愿不取正觉。不退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转地见有菩萨虽精进修行,大愿第愿然障缘现前,不退多有退转,转地动经尘点劫,难得不退转地(即阿鞞跋致菩萨),是故发愿,加持他方菩萨,但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即获阿鞞跋致(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从大乘通途修行阶位来看,阿鞞跋致位至少要破一品无明。圆教初住以上的位次,十信位还属于轻毛菩萨,容易退转。龙树菩萨表述阿鞞跋致菩萨相状云:「等心于众生,不嫉他利养,乃至失身命,不说法师过,信乐深妙法,不贪于恭敬。」(《十住昆婆沙论》) 意谓,阿鞞跋致菩萨对一切众生有平等心;对其他比丘得到的种种名闻利养不生嫉妒心;尊重法师,乃至于丧失性命都不去说法师的过失;好乐深信大乘深妙佛法;虽有福德智慧,但卑以自牧,不贪求他人的恭敬。此五法乃阿鞞跋致菩萨的相状。 与阿鞞跋致相对应的是惟越致,在惟越致的位次上有两种情况:或者是退转,即败坏者;或者是渐修转进,得阿鞞跋致。其败坏者的相状是:「若无有志干,好乐下劣法,深着名利养,其心不端直,吝护于他家,不信乐空法,但贵诸言说,是名败坏相。」(《十住昆婆沙论》) 意谓,败坏者没有成佛度众生的志向,没有勇气修善除恶;好乐二乘法及外道;贪恋、执着名闻利养;内心不正直,机心用事;嫉妒他人利养,吝啬自己的财物;不好乐大乘般若的空性;只注重名相概念,不是真实在心地上下功夫。这些都是败坏之相,不能成为阿惟越致(阿鞞跋致)。 一个菩萨要动经无量劫才能得到阿惟越致,殊不容易。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修圣道门的菩萨,令其闻信六字洪名,得阿弥陀佛此愿加持,即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诚如《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亦云:「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吃变质的东西就是求福报?界诠法师:那叫愚痴没智慧
- 如诚老和尚: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冬暖夏凉
- 妙莲老和尚:到底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到呢
- 她一念阿弥陀佛,鬼就不敢靠近她
- 夏日入寺礼仪,不止要注意“着装问题”!
- 可怕!老公面试失败后,仿佛变了一个人…
- 如何修福报才能修得财源滚滚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不会迷失方向。
- 妙莲老和尚:想在佛堂里念佛,若不做这些事培福,你也坐不住!
- 唯有积德,才是最好的风水
-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 妙莲老和尚 ∶ 一个能让家人信受佛教的好办法
-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 原来这样做可使母亲不用受地狱罪报
-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 如诚老和尚: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冬暖夏凉
- 如来藏的因果律自性原理——修心的重要
- 如诚老和尚:正信出家办道的出家人和赖佛吃饭的,天差地别!
- 搜索
-
- 友情链接
-